•存美的第293篇文字•
今天,看了《学会写作》中的一个章节,有了一些关于日常写作的感悟。
很多人说,我看到你们写了那么多文章,我怎么就找不到素材呢?你们的素材都是从哪里来的呀?
也有人说,我也看了很多的书,但是,还是写不出东西来。
01 关于输入能力
写作,如果没有持续、大量、优质的输入,你的思考和输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写什么都有心无力。
所以,写好写作,要先保证输入。
有很多人以为看书,读文章才是输入,那真的是把输入定义的范围缩窄了很多。
万事万物,皆可输入,皆可输出。输入能力其实是我们从万事万物中吸收能量碰撞出思考的能力。
看见即输入。
我们走在街上,去菜市场,去晨跑或者运动,去健身房,小吃店吃美食,进入商场或者超市,看电影,刷朋友圈,各种网站……等等,你不断在看见,都是在输入。
像很多的网站评论,有很多的话题和讨论,看电影的时候,也可以收录好的台词,看它的摄影布局,故事构建等,它们都是素材的来源。
听见即输入。
我们一天大概有30%时间在听,不用刻意去寻找倾听的对象,对周围的声音稍微留心一点就可以听到很多的素材信息。
比如听到别人发表了什么看法,与孩子和家人对话的日常,一些人的喜悦分享,一些人的情绪和抱怨,听到歌词的内容,都可以是素材。
与人聊天,主动索取信息。
以前,每次只要约了和朋友见面聊天,当天朋友圈的内容和感悟就会很多,尤其是见到不同行业,不同生活方式的朋友,他们的经历,行业信息等都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的灵感。
所以输入不仅仅是靠看书,还可以看人,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图书馆,从不同的维度真诚的发问,就会获取到很多的信息。
所有的信息,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处理,都能变成自己的写作素材。
02输入的信息需要处理
我们很多的信息输入,并不会直接变成写作素材,需要经过自己大脑,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历,处理之后,才成为自己的输出。
互联网时代,信息量是很大的,所以,也是需要筛选和识别优质信息的,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适合用来做写作素材,需要根据自己的主题需求来。
对于输入的信息,可以归纳整理,分类,提炼总结,重新组合出自己想要的信息。
03如何让写作成为习惯
之前有说到,写作是一门手艺,经常不写就会生疏,那怎样才能成为习惯呢?
定目标。
一开始,想要靠自觉性,自然而然去养成习作的习惯,其实是有难度的。
我记得自己刚开始写简书的时候,很想简书可以累积1万字,心里有这个目标后,就很有动力写到1万字后,又会想到2万字,3万字,5万字……最后,写到了26万字后,又很想写到30万字。
就是不断有一个目标,会让自己不自觉的奔着那个目标去执行。定目标的时候,不要太笼统,需要量化,比如,也可以是每天写200还是300字,刚开始不建议定太高,定自己可以做到的。
随时随地写作。
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的事需要做,所以,如果设定固定的写作时间,很多人很难做到,也有可能固定的时间段,没有灵感。
有时候,你或许走在路上,突然有个灵感,但是硬是推到晚上的话,灵感也消失了。
所以,只要灵感和素材来了,就可以马上写起来,可以备忘录或者语音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一定要坐在电脑面前,用大段时间去写,也可以碎片化记录信息,再来整理。
随意写作。
也可以理解为“自由书写”。
如果米每天都要输出的话,难免会出现“素材短缺”的情况,但是为了让自己养成习惯,可以不限制素材输出。
比如,根据原创的观点,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听完某个故事的感悟,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或者写感恩日记。
不要局限在一种题材,比较容易养成写作的习惯,也更容易找到写作的方向。
多平台写作。
有时候,在一个平台写的太久,难免会容易疲劳,因为每个平台的用户群体和玩法不同。
所以,可以考虑多平台写作或者发布,比如公众号,头条号,知乎,简书等等。
加入组织。
写作,是一个很容易觉得孤独的事情,所以,可以考虑加入一些组织大家一起写,或者自己建立社群,带领一群人一起写。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找到或者创造一个组织,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灵感和素材出现,有新鲜感,也会互相鼓励和影响。
写作这件事,一开始会觉得挺难的,但是度过了需要“坚持”的那个阶段,就会很享受,就会“自然持续”。
写作,是可以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为生活赋能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