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服务课上,我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发现的孩子们存在这几种现象:
一,忙碌做作业型。这类孩子只要听到上课铃声响,听到老师布置任务后,就立马行动起来。整节课不是做语文就是做数学或者做英语作业。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是成绩优秀者,也有小部分成绩在中下等者。这说明,成绩好的孩子,是快速行动派,成绩中下等忙碌者的原因,一部分原因是写作业速度慢,所以整节课看起来也很忙碌。其实,这部分孩子,成绩暂时不好,家长也不必太焦虑,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成绩更重要。
二,忙碌看课外书型。这类孩子不多,检查他(她)作业是否完成时,往往是人家已经早完成了。他(她)啥时候完成的?可能是课间时,也可能是在其他课堂上。对于这类孩子,我并不赞成这样的安排。如果是课堂上你着急慌忙做作业,是不是耽误了听老师讲课?来到学校,毕竟,不是光做作业的?如果是课间赶着做的,那更不应该了,课间是休息放松心情的,你慌慌张张赶着做作业,没有劳逸结合,课堂上再听老师讲课时,效果会大打折扣的。如果,把做作业时间集中在延时服务课上,做完后再看课外书,这样的安排是不是更科学、更合理?
三,忙碌做小动作型。这类孩子延时服务课上也很忙碌,不是忙着扣手,就是忙着扣笔;要么就是翻翻这,翻翻那;也或者和这个同学说几句,或者和那个同学聊几句,再趁机偷瞄一下老师。这类孩子忙碌的结果是,在学校完不成作业,回家后,不能痛痛快快玩儿。也就是,学没学好,玩没玩好。
除这三种类型外,还有什么睡觉叫不醒型,执拗自我惩罚型……不用多分析,这几种类型的孩子,放学后回家后会是怎样的状态?能痛痛快快玩儿?或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吗?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请对号入座。
特别说明:孩子回家做作业,有时候确实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点多的原因。但如果您的孩子经常是回家后才做作业,那一定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了。
给大家分享一本书:这本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主要内容是:在一个迷宫里生活着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在他们生活中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寻找最重要的东西奶酪。一天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储藏了大量奶酪的仓库,于是4个主角以仓库为中心将四面围绕,在其中幸福快乐的生活起来,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却发现奶酪竟然不见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变,两只老鼠嗅嗅和匆匆没想多久就赶紧穿起一直挂在脖子上的鞋子,走出他们画的界限出去重新寻觅,没过多久就发现了更多更新鲜的奶酪。而两个小矮人却始终犹豫不决,而其中一个唧唧在长时间的考虑后终于鼓起勇气重新走进迷宫,最后也找到了新的奶酪。而另一个矮人哼哼却始终没有离开原地,它永恒地沉浸在了失去奶酪的悲伤中。
书中的奶酪是一种比喻,它可以是人们生命中最需要的东西,就像是书中四位主人公赖以生存的食物;它也可以是人们在生命的某个时期最想得到的东西。书中的迷宫则暗喻了一个是现实的社会,另一种则是内心的世界。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像匆匆和嗅嗅那样,寻到新鲜的属于自己的“奶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