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号晚上郑文丰在微信上联系我,说世界阅读日这天《贵阳晚报》有个作家学者的专访,希望我能接受采访。我本就不是什么作家、学者,更何况是阅读日这么特殊的日子,就毫不犹豫的谢绝了。文丰又说了一句杨老师如何如何,我看得笑了,回答道:可是我姓李呀。他解释说是同时联系杨宛老师和我,他总觉得我们有点相似,所以弄错了。一听宛姐也在,便同意了。向来喜欢宛姐。有她在又是一次当面学习的机会,采访什么的就当大家聊天吧。文丰说当天时间晚了,明天记者会联系我。
第二天一早,董小语在微信上联系我。我们以前就是微信好友。还以为是自己在局机关做宣传工作时加的。她记得是在也闲书店开展活动的时候加的。她问我星期天上午是否有空?我答当天一天的课。要不我们约在我单位,下课后附近随便吃点东西,边吃边聊吧。问她喜欢炒菜还是火锅,她说吃饭她都爱的。然后简单沟通了一下关于这次阅读日的主题。
下课后坐在单位院子里等她。她准时到达。穿一条中式的裙子,皮肤很白,戴着眼镜,看上去很文静。带她到办公室坐了几分钟,把上课的东西搁下说我们就近晚餐吧。她说好,那吃清淡点。我说那团一个亮欢寨酸汤鱼的二人餐,就在对面。只这么一说,不知她啥时候已经团好了,一落座就让服务员验券。我说那不行,大双休的不能让你又贴时间又贴钱。给服务员说不要验她的,她还是小孩子。她辩解道,我不小了,我都30多了。菜上来后她盛出两碗酸汤,然后很自然的将土豆通通倒进锅中。一边喝着纯正的酸汤,一边笑着问她,看样子你也喜欢吃煮得很耙的土豆?她说是,煮成泥了都很好吃。我们一开始聊天我就问杨宛老师推荐的是哪本书呢?她说杨老师没接受采访。我尬了一下,她都没接受,我就更不应该答应下来的。可是来都来了,只有硬着头皮继续了。但是也有一个好处,我想推荐戴明贤老师的《一个人的安顺》。还担心和杨宛老师的推荐重复呢。小语说自己也读过,她是安顺人,觉得安顺人应该人手一本。然后聊《爱心树》,她听得眼泪盈盈。接着聊《外婆的月亮田》,说到书中的芍药,我们开始跑题。都赞叹芍药的美是那么芳姿卓约,胜于百花。家里花瓶里的芍药刚好在谷雨这天盛开,内心惊叹着植物和节气的关联。不自觉的赏其色,闻其香,触其花瓣。她给我看手机中牡丹的照片。小视频里牡丹迎着风亭亭而卓然。无风静止的照片相比较就少了很多韵味。我说风韵一词也许就是这样吧,有风才有韵。这一来跑题更如同跑马,我们聊各种花:我种的花、她先生画的花、她到植物园拍摄的花。由物及心,那些花儿在这个春天的夜晚开在我们的心上。久坐不舍离开,直到服务员来告知我们要打烊了。
小语全名董容语,这个容字可能是字辈,也可能是她父母想要赋予的祝福。但与她一见如故,她又小我很多,就想这么称呼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