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转到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在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城中的一所宅院内,欢快的丝竹之声不绝于耳,一个年逾花甲的老者身着新郎装不时地招呼着前来贺喜的士大夫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突然一个家童来到这位老者身边耳语几句,老者听后,更加精神矍铄,向外迎去,前方不时的传来道贺之语,“啊哈,子野兄,恭喜、恭喜呀”,“哈哈,东坡兄、阅道兄,毅夫兄,公择兄,快快有请”。
这场面,各位一看便知,这位老者今日正值大婚。你道这位老者是哪位,会有这么多大咖来参加他的婚礼。
诸位大咖贺喜的这位子野兄姓张,名先,字子野,今浙江湖州人。公元990年生于官宦之家,北宋词人。1030年,人生至四十一岁时高中进士及第。曾先后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判官等朝廷命官。

从1064年,七十五岁后官至尚书都官郎中,今日的他已八十高龄,但对生活的热情可谓是不减当年呀。
各路贵客已至,那就开席畅饮吧。文人士大夫的喜宴上,吟诗填词那是必有的节目啦,酒过三巡后,这位老郎官的心情欢乐至极呀。嘿嘿,我要让你们羡慕、嫉妒、恨。
嗯,老兄我虽然已经八十了,但我心里是和你们一样的,还年轻着呢(此年苏东坡三十三岁,赵阅道六十一岁,郑毅夫四十八岁,李公择四十三岁)。

有个秘密我只对诸位好哥们分享啦,我这位小美人今年芳龄一十八岁,老哥我八十,刚好、刚好。嘻嘻,来来来,喝酒、喝酒,老哥我先作诗一首助兴,诸兄接上。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此时的苏东坡也是刚新婚不久(原配病逝,后娶了小他十一岁的小姨子为妻),可谓是让诸兄羡慕的第一人选,今日的所见,可能是因为心里有酸的因素在吧,便借此题调侃一下。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呵呵,高手就是高手,黄话都说的这么高雅,简直是让人无法拍砖。用白色的梨花喻指白发的老郎张子野,用娇艳欲滴的海棠花喻指青春年少的美娇娘(东坡兄,i服了you)。
各位老司机看到此处可能会有疑问了,这位老郎已经这么一把年纪了,这战车还能开的动吗?
各位你还真别小瞧了这位张司机,这战车一开可就是八九年呀,战绩还颇丰,两男两女(是否羡煞各位老司机)。
那么这位老司机年轻时又会是怎样的呢?一位倜傥风流的才子,身边又怎么会缺少红颜佳丽。从他的诗词中可见一斑,一首年轻时写的小令透出了些许的风流韵事。

《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不难看出,这是一首闺怨词,上阙追忆别时情景,围绕一个“情”,直陈离恨。下阙摹画别后孤境,复言痴心。

登高怀远,但心中的伤痛何时才能了呢?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又没怀过春呢?情浓时,问世间万物那个比的。离别时的哀愁就像那千万枝柳条随风乱舞,归何处。
东街上那纷扬的飞絮啊,迷蒙一片。渐去渐远的马儿不时嘶叫,扬起的尘土绵绵不断,你让我这闺中之人到哪里去寻觅情郎的行踪?
池塘里的春水溶溶,一对鸳鸯纵情嬉戏,让写词之人好不羡慕呀,联想到自己独居闺苑的当下,怎能不惆怅。

池中的小船儿往来于南北两岸,离别只在一瞬间,而我的郎,你在何方,何时能相见,独倚栏杆,怨看夕阳。
每当黄昏之后,我怀着怅惋的思绪走下画阁,不情愿的收起梯子。不觉中一弯斜月便照进了帘栊。
心情坏到了极点,看着窗外的夜色,独自无人怜爱,这世间,我只愿得一人之心,白首不离,足也。
正所谓月到圆时月即缺,情到深处情转薄,幽恨满怀,细细想来,真不如那桃花杏花,还知道及时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

怨人之语,自古有之,“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你曾经对我许下的盟约,是否还能抵得过地久天长的岁月。
各位你道这张子野词中写的是什么事,一个男人家怎么又是爱又是怨的。这其实是文人惯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啦,文人们大多喜欢用假借美人的口吻表达感情。
张司机的这首词实是写一个和他曾经私约过的一个小尼姑的场景啦,原来张司机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风流倜傥一表人才的大才子啦,各处的赏花赏月那是少不了。
天天的风月场所去多了,也会厌烦的。这天,心想我得去静一静的地方让身体歇息歇息,于是悠哉到了一所尼姑庵中,香客稀少,庵内静寂,那就转转吧。

嘿,此处别有洞天,景致宜人呀,进去瞧瞧。这位施主,此处是寮房,外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哦,寻声瞧去,呆目良久。且看:两道似蹙非蹙的柳叶眉,一双秋水盈盈的双眸,真个是,面似桃花含春水,腰似杨柳醉东风。
天赐佳人,如此这般一来二去的,两人好上了。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时间长了,纸怎包的住火,幽会之事给庵里的老尼姑们知道了。
这还了得,老衲的弟子你都敢泡,好你个小子。好事就这样给拆散了,如此怎会甘心,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且看老尼如何管教,都是过来人,打骂是没有用的,于是囚小尼于一池中阁楼,让你们不得相见,死了这条心。
烧起的火怎会一下子就能灭掉呢,没安静几天,他们就开始行动了,这晚夜深人静,老尼们也都已入定了。
小尼姑便偷偷地从梯子上下来,这把梯子还真成了他们穿墙翻苑的好帮手,如此这般,这池岛中的小阁楼便成了他们幽会的场所了。
事后,张子野回味此事那是毫不快哉,万分留恋不舍呀,于是乎就写了这首《一丛花》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情怀。

当然,这只是张子野一生中的一个小小的撩妹插曲了。我们这位张大才子可谓是,撩妹、做官、写词三不误呀。
因在《天仙子》一词中有,“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成了千古传颂名句,奠定了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
后因在《归朝欢》中有“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中有“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自举为其平生的得意之句,故世人称之为“张三影”。
张先在其八十九岁时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他的这位小妾也在他死后没几年病逝了。张先的一生可谓是圆满的,官场几乎无风波,生活中不时的惊艳滋润。

张子野
轩辕
昔日年少会小尼,
今朝耄耋娶娇妻。
青云平步张三影,
羡煞诸多老司机。
本文写作者:轩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