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文学课》阅读

《文学课》阅读

作者: 拂思fs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21:38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买了有两本托马斯•福斯特的书,这两天看完了托马斯•福斯特的《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感觉还不错,我趁热又试着又翻开了另一本,《教你读懂文学的27堂课》,这是本书的字不但是繁体的,而且是竖版的。

从小看惯简体横版书的人,初次接触繁体竖版书是很难受的,因为对上一本书的好印象,我忍着不舒服不适应,硬着头皮看了下去,给自己打气说,无非多花点时间。结果看了第一章,第一段,就发现,这本书其实和那本《文学课》内容是一样的,只是字体和排版不同。也可以说,除了内容,其他完全不一样,封面啊、装订、价格啊。想想自己当时买这本繁体版时的情景就好笑,对比啊,查找,一家一家的找,下单,满怀期待等来了快递,当时看到那上面的繁体字和竖版时我都有些想哭了,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啊,但是为了内容考虑,我还是留下了这本书,结果竟是两本内容一样的书。

如果我早一个星期读了那本简体版的,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真是后悔的锤胸顿足啊,包装已被我拆了,不能退回去了。但也因此让我对这本书的印象更深刻了。

“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原创文字。天下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故事都是衍生于别的故事。”                                              ——托马斯•福斯特

在未看这本书之前,我过一个写作班,老师反复给我们强调这一说法,当时我只是匆匆把它记下来,并未理解透。而这本书可以说是对其的具体解释。

如书中的例子,我们可以把《指环王》的故事理解成一次探险,将探险的必备要素套上去1.探险者;2.要去的地方;3.要去的公开理由;4.途中的艰难险阻;5.要去的真正的理由,发现《指环王》符合这些要素。

再如符合“基督式人物”或者“救世主形象”清单特点的故事人物,我们都可以把它视为基督式人物,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就是一个“基督式人物”等等,也就是说所有的故事都有其原型。我们现在的新故事都是由那些原型衍生来的。

这本书讲解得很详细,每一种都有举例,无论是对于阅读理解文学作品,还是写作都是很有帮助的。作者特别提醒我们,阅读一部小说或作品时,我们不仅要关心故事的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做了些什么事情,遭遇了什么,跟随人物的际遇的起起落落,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兴高采烈,或忧心忡忡。还要想想我喜悦、悲伤或焦虑的原因是什么?这本书中的人物和我读过的别的书里的类似吗?这种场景在哪儿见过?带着上述问题去阅读,你将会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阅读理解文学作品,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课》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nk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