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散步时,老公对我说:“你写了那么多东西,找个报刊杂志投个稿试试,说不定就可以赚钱了啊。”“不投,我就只想写,越写我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没有底气投稿,写个一百万字再说。”
在老公和朋友的眼里,我每天花这么多时间精力阅读写作,只有投入,没有一点产出。纯属无聊打发时间。
管他们怎么说怎么看,我知道我在干什么,我乐在其中。
我觉得我这一生有两个天赋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一是经商,二是写作。明天再谈经商,今天先说写作。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说,没有苦难的童年成为作家很难。照这个说法,我有了成为作家的资本喽。我童年的经历是很多同龄人无法比的。这个说法不一定对,但有点道理,就好比树的根遇到很多障碍,会向四面八方延展,也就比顺利成长的树多了很多角度和维度。
童年的波折经历也注定了我一生要比别人多一些折腾,也多一些阅历。这些都是我创作的宝藏库。
童年多磨难的人心理一般比较敏感敏锐和细腻,心思也重。对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深入一些。我天生就是多愁善感的性格,双胞胎的妹妹就很粗线条,开朗乐观。我从小就比较自卑和悲观。悲观的人更有忧患意识,也更容易封闭自己。
从小我就没什么朋友。同龄小伙伴玩得热火朝天,我却怎么也无法融入她们。妹妹就因为贪恋跟小伙伴们玩耍,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我因为没有玩伴,就跟书做伴。小时候就特别爱看书。连环画买了一箱又一箱。我上初中住校,把几箱连环画带在身边。老师都来问我借书看呢。
也是因为这些阅读经历,我从上学起语文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一直到高考。高考语文我考了全市第一:112分。(那时总分是120分)而且语文课几乎都不听,全用来做数学题。结果也没把数学拉上来。
从初中开始,参加各级各类作文比赛,总能拿到很好的名次。
所以说,我对语文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是真挚的。
可惜的是高考志愿被我哥哥偷偷修改,我没能读到我心心念念的新闻系。职业生涯一晃几十年,我苟苟于生计,早把这些爱好和天赋束之高阁了。
退休后,曾经的梦想和热爱被唤醒。我终于可以朗朗地阅读,朗朗地写作。这种心无旁骛的奔赴热爱太美好。
只管写,有没有人读,被不被欣赏,有没有效益,全不用考虑。
此生,有这样一场奔赴:做你喜欢、热爱、擅长的事,不问西东,不问结果,于我,是最大最大的幸福了。
感恩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