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爱编程
瑞幸咖啡入驻尚科办公社区(海淀黄庄),品尝一杯咖啡的互联网含量

瑞幸咖啡入驻尚科办公社区(海淀黄庄),品尝一杯咖啡的互联网含量

作者: 尚科办公社区 | 来源:发表于2018-05-28 16:18 被阅读0次

连高盛都开始注意到这家中国市场快速名声大噪的咖啡企业——瑞幸咖啡于4月入驻尚科办公社区(海淀黄庄),同时也让我们品尝到了它是如何一点一滴“喝下”年轻一代......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快速崛起,成为观察新消费领域研究的又一个新案例,其在定位、营销策略、合作伙伴选择、规模化快速扩张上,都有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基于电商、外卖等新的基础设施,瑞幸咖啡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的领空另辟蹊径,利用社交传播以及补贴大战的裂变方式,迅速引爆新品牌,在占领用户外卖咖啡品牌心智方面建立领先优势,成为新一代“网红咖啡”。

资本市场也看到了这家新生代品牌的潜力,顶级投行高盛近期对瑞幸咖啡发布专题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瑞幸咖啡门店数超过英国品牌COSTA位居行业第二。更显示出增长潜力的是,其年轻用户占比超过了星巴克。

在星巴克的“领空”崛起

5月份初,瑞幸咖啡对星巴克诉讼,宣告了这家品牌对行业巨头的挑战正式打响。瑞幸咖啡指控星巴克利用垄断优势封杀后来者,看得出星巴克正对这家挑战者的崛起严防死守。

这家创办了7个月时间的品牌依靠什么威胁了星巴克?高盛的报告数据显示,截止5月8号,4个月的试运营期间,瑞幸咖啡为130万用户供应了500万杯咖啡。五月底,瑞幸咖啡将完成525家门店的布局,这一数量超越在华布局12年的英国老牌咖啡Costa。

(中国大陆连锁饮品现状对比)

这份报告详细对比了,瑞星咖啡与星巴克COSTA等品牌竞争策略的差异。数据显示,瑞星咖啡价格比市场上齐名的饮品要低出15%到20%;此外在店铺形式上,相比星巴克、COSTA等,差异化的布局了快取店和纯外卖店,这使得其满足了全场景体验,而在配送上,瑞幸选择了快递行业口碑最佳的顺丰作为合作伙伴。

高盛在报告中指出,瑞幸咖啡显然在互联网玩法中汲取了精华。其利用广告和补贴获取用户规模和品牌认知,在这方面瑞幸表现的咄咄逼人,并自己定位为一个颠覆者,用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便利性来提升咖啡体验。

从高盛的研究中可以总结,瑞幸咖啡迅速风靡充分利用了电商、外卖等新的基础设施,通过借鉴滴滴打车、美团外卖等互联网公司的成功模式,打品质牌,利用性价比、补贴、社交网络传播、明星代言的方式,在星巴克的领空开辟了新市场。

高盛解析称,中国的平均配送费用为0.8美元,比2017年美国平均配送成本的1/4还要低。中国庞大的配送员群体超过了500万人,且劳动力成本低廉。依靠配送的消费品有很大市场空间。这也显示了瑞幸咖啡选择将外送作为差异化竞争策略的逻辑合理性。

高盛认为,瑞幸咖啡迅速风靡体现了中国消费者的三个关键趋势:线下业务仍然至关重要;消费者倾向于便利性的产品和服务;做饭还不在千禧一代考虑范围内。瑞幸咖啡充分利用互联网力量,完全契合了当下的流行文化。

抢走年轻用户

瑞幸咖啡迅速崛起,对竞争对手发起一场行之有效的“闪击战”,说明了战略定位的准确。瑞幸从外卖咖啡品牌切入,精准定位白领细分人群和年轻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瑞幸咖啡在尚科办公社区(海淀黄庄)

对于强调工作效率的白领们,购买咖啡的便利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这群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瑞幸咖啡起初的定为就是“新零售”——所有门店都支持移动端点单和外送业务,承诺下单后30分钟内送到,保证热咖啡的新鲜口感,打造极致体验,提高用户转化率、复购率。

对消费品牌来说,年轻用户素来是争夺的群体,用户越年轻,接受新生事物的意愿越高,社交化传播的意愿越强。瑞幸咖啡在北京地区84%的门店位于写字楼和商业中心,16%位于大学;其中,55%的门店距离最近的星巴克不超过500米,16%位于500到1000米以内。这种策略一方面保证了围绕核心用户群,品牌推广高效率。另外,满足门店消费体验和配送的便捷性,能够将产品和服务快速带到消费者身边。

4个多月的试运营时间证明了其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相较于星巴克的用户,瑞幸的消费者群体更加年轻。瑞幸咖啡在24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据了用户总体的48%,而星巴克相比之下仅有22%。34岁以下用户,瑞幸占比达90%,而星巴克为70%左右。

想喝瑞幸咖啡必须要先下载一个APP,对于现在市面上APP过剩的局面来讲,有点“重”。但在转换效果上来看是行得通的。瑞幸正在快速吸收年轻用户,在他们高频次打开的手机屏幕上,日复一日的做品牌亮相。

移动咖啡馆的“布道者”

星巴克入华18年,一定意义上培育了中国的咖啡市场,在资本上也获得巨额回报。5月16日,星巴克在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到2022财年末,中国大陆的门店数将达到6000家,覆盖总数达到230个城市,每年新增门店数将提至600家。预计未来5年,中国的总营收相较2017财年将达到3倍以上,营运收入将达到2倍以上。

以星巴克为代表的模式是“店头咖啡”,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内心感受,星巴克发展出一整套的“星巴克体验”。这套被总结成“第三空间”的理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被中国饮品店行业奉为圭臬。

星巴克在中国的咖啡甚至连琐饮料店行业就是一座高山,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做下一个星巴克”的消息传出,但又迅速沉寂。带着互联网基因杀入咖啡圈的瑞幸团队犹如“野蛮人”,狂风暴雨般的给咖啡行业撕开一个口子。

瑞幸的打法完全不同,其创始人钱治亚曾公开对星巴克经典的“第三空间”理论提出了挑战——“所谓的社交空间与场景,并不仅仅存在于物理空间。人与人的社交更多发生在移动互联网上,与其为了别人喝咖啡,不如为了自己喝咖啡”。基于此,Luckin coffee不仅叫嚣着要在国内干掉星巴克,更是豪言要教育并壮大中国的咖啡市场。其背后的产品开发、供应链、获客的逻辑都不一样。

瑞幸咖啡的团队设想通过这种“移动咖啡馆”,也就是“人在哪里,咖啡就在哪里”提高咖啡普及的效率。根据国际咖啡组织的数据,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每年只有5到6杯,就算是北上广每年也只有20杯。不要说欧美国家人均300杯左右作对比,跟我们饮食习惯相似的日本,人均年消费200杯,韩国也有140杯,中间的差距相当大。

巨大的空间或许将由移动互联网打开,在新零售崛起的时代,瑞幸咖啡也成为咖啡饮品在中国市场新的布道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瑞幸咖啡入驻尚科办公社区(海淀黄庄),品尝一杯咖啡的互联网含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pg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