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乔希·维茨金,六岁在家附近的广场接触象棋,几个月后战败了广场上很多练习了几十年象棋的前辈,一年后,他在广场练习和国际象棋冠军的指导下,开始了不断获得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的“王者之旅”,18岁后,他接触了太极,经过几年的练习后他成为了世界冠军。下文摘抄自这位顶级学习高手的《学习的艺术》一书。
发展心理学家针对"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卡罗·德维克博士对智力的“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进行了区分。
属于“整体理论”类型的小孩子,即受父母和老师影响而采取这种思维方式的小孩子,倾向于用这样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们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
而“渐进理论”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学习模式,权且将其称作“学习理论”,该理论更倾向于用这样的句子描述结果:“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者“我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采取“学习理论”的小孩子倾向于这种想法,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德维克的研究表明,当遭遇挑战时,“学习理论”者更有可能迎接挑战,而“整体理论”者则更易急躁不安,甚至放弃。把成功与刻苦努力联系在一起的小孩子,在遇到挑战时,倾向于采取“掌握取向的反应”,而简单地用“聪明”、“愚笨”,或者“好”、“坏”来评价自己的能力的小孩子,则倾向于采取“无助反应”。
在一次真实的研究当中,研究人员对一组小朋友进行采访,并对每个人做出判断,是“整体理论"还是”学习理论“类型。他们给所有小朋友出了一系列简单的数学题,大家也把这些题目都答对了。之后,他们又给小朋友们出了一些超过他们能力范围的题目。很明显,”学习理论“者面对挑战非常兴奋,而”整体理论“者却非常郁闷。
大家可谓众说纷纭,既有人说”噢,天哪,看来现在我得好好努力才行“,也有人说”对这种题目我可不拿手“。每个人都答错了,但很显然,这次被挑战的经历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却大有不同。更有趣的是本次实验的第三阶段:研究人员要求所有的小朋友再次解答简单的数学题。几乎所有的”学习理论“者都轻松应答,但"整体理论"者因无法解决难题而大受打击,由此许多人连简单的题目都答不上来了。他们的自信心严重受挫。
这场实验中非常令人吃惊的一点是,结果与智力水平并无太大关系。采取”整体理论“方式、非常聪明的小孩子,与那些不太聪明,却采取了”学习理论"方式的小孩子相比,在接受挑战时更易急躁、大乱阵脚。事实上,在那些最聪明的小孩子中,有一部分人在遇到挑战时最易采取“无助反应”,因为他们需要一直追求、维持一个完美的形象,而这一形象却是那么轻易地就会被击碎。我曾观察过许多很有才华的年轻棋手,因此我敢证明这一点的准确。有些最具天分的棋手在压力下却最为糟糕,也最难从失败中走出来。
那么这些理论是如何“植入”我们头脑中的呢?通常,父母或老师在教育方式上微妙的差异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整体理论”倾向于这种做法成功时告诉他做得很好,而失败时则告诉他,他并不擅长这件事。所以当一个小孩子在数学考试中考得很好,回家后就会听到父母说:“哇,我儿子真棒!太聪明了!"接着下一周,约翰在英语考试中失利,他就会听到这样的话,”你这是怎么回事?不识字了?“或者”你妈妈就从来不喜欢看书,很明显,你和你妈妈一样,都干不了这个。”这样一来,小孩子就知道了,他数学能学得很好,英语则不行,就会把成败与先天的能力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学习理论”更注重过程。比如,一个小女孩写了篇不错的英语散文,她的老师会这样祝贺她:“哇,茱莉,干得很好!你会成为一名很棒的作家,继续加油!”而如果她在数学考试中考砸的话,她的老师可能会这样写:“下次更努力点,你会考得很好的!课后无论何时,只要有问题就过来问我,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这样一来茱莉学会把成功与努力联系起来,并感到,只要努力,任何事都可以做好。她还会意识到这样一点:她踏上了一个学习的旅程,而她的老师则是她成长过程中一个友好的帮手。约翰认为他数学很好,英语很糟,他注重眼前的结果,而不是长期的过程,但如果他接下来遇到一场很难的数学考试,并且考得很糟,那怎么办?他会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从这些挑战中吸取经验教训吗?很遗憾,答案是“不会”。
很明显,父母和老师在子女、学生智力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承担着极大的责任——无论何时做改变都不算晚。必须要意识到这样一点: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可以一直改进的。研究表明,仅仅几分钟时间,小孩子就可以在一个特定情境下拥有健康的学习方法。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就“任务目标"对孩子们进行了不同的指导。有些孩子被告知,解决某些问题会让他们在未来的学校生活中获益;其他孩子则被告知,对他们的评估是基于眼前取得的结果。换句话说,半数的孩子接受了”掌握取向反应“指导,另外半数的孩子则接受了"无助反应"指导。当然了,那些采取"掌握取向反应"指导的孩子在考试时会考得更好。
那么这种差异会对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本质性的影响。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
寄生蟹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的成长过程与学习有些相似(心理因素排除在外)。蟹长大后,需要找到一个更大的壳。因此,这个缓慢、笨拙的小生灵开始了新家探索之旅。如果没能很快找到一个适合的新壳,那就象征着危险时刻的到来。一个习惯于全副武装、全身柔软的小生灵现在必须要走出自己的世界,面对捕食者及其他风险。
换家过程中的学习阶段也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坚持”整体智力理论"的人就像是一只丧失食欲的寄生蟹,一直饿着肚子,所以一直长不大,也就用不着再去找新家了。
就我的经验来看,成功之士一心追求卓越,每场战斗都勇敢承担风险,最终你就会发现,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获得的教训比唾手可得的奖杯和荣耀有意义得多。从长期来看,痛苦的失败比获胜更有价值。拥有健康的心态,能够从每次经历(不论好与坏)中有所心得,这样的人才能一路走下去,并且一路都能走得很开心。当然,真正的挑战是,面临着危险或在战斗中受了伤,如何能继续保持这种长期视角。这一点,或许也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恰恰就是学习艺术的核心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