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微信聊天,时间又超出了我的预想,话题一直都在延伸,但又不忍打住电波那头的诉说……
三年里,我的同事、朋友们基本都参与了抗疫一线的工作。说起来,个中滋味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体会。所以,想要倾诉的欲望也很强烈,周边人的电话都打过了,牵挂与无助,又想到了被尘封的、遥远的我……
尽管说,这三年抗疫是社会全员的参与,但首要还是医务人员的战场。如此的工作强度、思想压力,若没有良好的体格、心理建设,也可能会出现身体的不适,还有心理的不适应。或许他们是世人的蜘蛛侠,被忽略了,其实也是凡身肉体,需要被看见、理解、认可,也需要被疏导、关爱、疗愈。
三年没见面的同学、好朋友在完成援驰任务后,休整调理身体心态时,也有人出现了不适应的无助、孤单。我们一聊就是三四个小时,内容包含了许多关于过去美好的回忆,美好让我们彼此都感到了轻松。但更多还是围绕着当下局面里,人们不安的状态与情绪,当然,也有同学自己的失落与焦虑。
做专业的人一向严谨,生活工作两点一线,也算是单纯、固定,时间久了,甚至思维都有一些固化,有时与社会层面打交道也是一种不小的挑战。不是被保护的太好,而是自我简单的认知,每天面对病患,没有太复杂的外界人际关系。如今,如此不确定的外界状态下,又脱离了熟悉的工作场景、生活环境,心理落差与劳动强度,还有一个人的独处,难免也会影响到他们情绪心理的变化。
曾经好长一段时间,不少人认为医患关系是对立的,甚至一些参加临床工作才几年的年轻人也会有这种想法:每天面对病痛困扰的病患,也会变的没有耐心,情感麻木不觉。其实,不全是这样的。从踏上职场到熟稔一切,每一颗年轻有活力的心都会充满热情与激情,这是职场初级阶段大部分人的外在表现。当经历过一些人、面对过一些无力的事情,稚嫩青涩也会渐渐退去,带着挫败后的苦涩慢慢成长,变得深沉理性。当然,不否认,个别人也会有一些无奈的麻木。毕竟,任何一种行业里都会有例外的存在。
人之初性本善。
尽管当一个人在长期面对病痛的环境里,不得不渐渐把情感隐藏,不再轻易动容,不再流露表情,不代表心肠变硬,不再善良而变得冷漠,而是懂得了慈悲为怀、上善若水的感受。因为每一种悲情的共情也是耗能量的行为,一个人即便是再有赋能的能力,也是无法做到都能共情的。
你看见的,其实只是浅浅的表面。还有许多看不见的背后,犹如冰山下的潜伏与隐藏,才是最需要被关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