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融的诗流传不多,能查到的仅有八首,且诗之意境并不太高,如果硬要把他放在《唐才子传》中,老夫觉得太过勉强。 但他的诗中,也偶尔有一两句经典之作。 如以下这首诗:
《和崔会稽咏王兵曹厅前涌泉势城中字》
茂德来征应,流泉入咏歌。
含灵符上善,作字表中和。
有草恒垂露,无风欲偃波。
为看人共水,清白定谁多。
“为看人共水,清白定谁多”,此句一语三关,人与人,人与水,这其中清白即指品行,亦指年数。此种佳句,亦当以流传千古。有好句不代表有好的诗意,亦当可惜了。
包融与其二子合称“三包”。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依老夫看来,这包融应该是被抬高了。 《唐才子传》把其人放在卷二之首,真不知是何意呢。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篇传世,而包融之诗,老夫就只得这两句尚有意味,其他真不敢恭维,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人和事真是太多了。
《唐才子传》这样描述包融:
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有诗一卷,行世。
夫人之于学,苦心难;既苦心,成业难;成业者获名不朽,兼父子兄弟间尤难。历观唐人,父子如三包,六窦,张碧、张瀛,顾况、非熊,章孝标、章碣,温庭筠、温宪;公孙如杜审言、杜甫,钱起、钱珝;兄弟如皇甫冉、皇甫曾,李宣古、李宣远,姚系、姚伦等;皆联玉无瑕,清尘远播。芝兰继芳,重难改于父道;骚雅接响,庶不慊于祖风。四难之间,挥麈之际,亦可以为美谈矣。
《唐才子传》费如此多的笔墨来写包融,从文字中老夫领悟到一点。包融之名,还与其二子有关,里面特别举了一些父子,兄弟,祖孙齐名者。特意还把杜审言和杜甫撂出来。感觉还是有点可笑。前面我写过杜审言和宋之问之流,此处再看到这样的记载,还真是有点唐突风流了,看来这辛文房选才子的标准还是有点问题。
老夫把《唐才子传》搬到公众号里,无非是想把一些被埋没的诗人再呈现在众读者面前,本人选人的标准也就是诗才和人品。类似杜审言,宋之问之流,还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其丑陋的一面。包融的事迹实在太少,基于张九龄的抬爱,其人还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简单来说,官运也不太亨通。
没想到卷二的首篇就这样没趣,浪费了大家的时间,也许下篇会精彩点。呵呵。在此再插一句,不知道宋朝的那个包黑子跟他有没有血缘上的关系,其实,包黑子那点事纯属文学上的胡编乱凑,根本不是历史上真正的包黑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