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写作交流群中跟冯尘学姐交流,我福至心灵,吟出“读书不少,惰于思考,碎片感受,无益大脑。”好几位同学表示与我同感。学姐一针见血的指出我既明白问题所在,也晓得解决之道。就是自己不肯去努力。
读到《文心》,收到乐华父亲枚叔的触发,读书不思考,那只是文字游戏。只有思考生活,体验生活,才不会沦为书呆子。把感触及时写出来,才有益于写作,提高思想认识。
真不错,我犹如吃了个人参果,浑身每个汗毛眼都透着兴奋?原来如此,我的问题就在于逃避问题。不是没有感触,是没有及时抓住感受,系统的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联系生活,不接地气?文字只是文字,百无一用。
古今文人,惯看秋月春风,无不喻之于怀,诉诸笔端。王羲之的兰亭感怀,杜甫的草堂悲歌,陆游的冰河入梦,李煜的春水东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无不是借自然之景,抒发对生命的诠释,对命运的解读。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的耳闻目睹,手摸体触,只要跟大脑联系起来,就会触发出无限的精彩。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有情人。 《文心》中的乐华,在洗衣服时想到,衣服的衣领和衣袖,是最先受到污损的。经常重点洗涤也是最容易破损的。想想我们生活中的领袖不也是这样吗?遇到事情,他们最先受到攻击。为了,人民,他们,搭建节律,夜以继日。身体也容易,最先容易拖垮。比如夜半枕上闻鸡鸣。想到,革命,正进入最黑暗的时候。这些都给我们很好的示范和启发。相对于乐华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我们生活的内容,繁华了许多,丰富的许多。我们的心,也敏锐了许多。我们带着心去生活,去体验,必定会有更多的,捕捉到,写下来,我们的素材,必不缺乏。
书中有真意,欲得需揣摩。
日常有体验,手脑得相随。
惰于思考,是不能得其门而入的。
碎片感受,不接地气,整理成文,又怎能益养身心?
有字书好读,因为无需动脑思考,只是流连于文字,兴致所之,信手翻翻。既无系统之思考,也无成文之必要。懒散而已,信马由缰,所以走马观花,风过麦浪,了无痕迹。
君不见,桌上枕旁,椅中厕里,翻开之书,无处不可睹;未读完之卷,无处不可见。
曾国藩读书有一原则:一本书未读完,绝不看第二本。虽然这样,仍不妨碍成为渊博之士。
孔子学琴,三月不识肉味,苦心孤诣,终达乐之巅峰。乱读而不精思,滥情更易乱性。读好书犹如交朋友,浅阅而不深思,浅识而不深交,书无益己身,友也终成泛泛。
无字之意难悟,不在于智慧不足,而是惰性太重。
曾国藩读书时,一篇短文久背难成诵,梁上君子听其略读几遍,早已烂熟。曾公智慧不及盗贼,但其勤于思考,始终如一,也能成就文治武功,千秋伟业,毛泽东这样的伟人都对他推崇备至。
可见,读书不勤不行,不专一更不行。
勤于阅读,善于思考,不辍笔耕。
让生活中的过往都留痕,让触动的思考都结果。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明珠宝石不必刻意去逐,蓦然回首,己身已在珍珠之海,宝石山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