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拆《幸福的种子》 Part 3,叙述如何教孩子看图画书,我想展开讲讲不要剥夺孩子阅读兴趣这一点(功利性阅读)
把纯粹还给孩子用阅读滋养精神疗愈心灵
有人说,图画书的童话是不现实的。这是恍若洞穿世事的成年人对童话的看法。在成年人的世界,这样的认识也许是成熟的表现。但是,对孩童而言,童话就是他们的“现实”,是他们需要的“现实”。
图画书是孩子的语言,它在语言特点(拟人的、夸张的)、情节设置(简单的、富于想象的)和整体风格(情感丰富的)上契合了学龄前乃至小学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认知世界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幸福的种子》作者松居直贯穿整书的观点之一就是一一父母要想与孩子产生有效的交流就要学会运用这种语言,而不是以成人的视角否定其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个人的创造,阅读是一种生产力,如果你非得让孩子按照你的思路去阅读,这就是剥夺孩子的创造力。
契合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能够满足孩子内在的确定性和安全感需求,童话和想象还能超越现实补偿孩子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求。
孩子把自身的情绪、情感和需求投射在童话角色的身上,在童话角色的经历中体验情感表达和需求满足。
有的父母不能经常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就会喜欢不断重温父母陪伴孩子的的童话情节,在不断重温的过程当中,他们内心压抑的情感需求会得到释放和满足。
把纯粹还给孩子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还没有足够强大时,请把童话还给孩子,给他们精神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你会发现,你害怕的现实根本无法阻碍孩子获得幸福。对孩子而言,对世界的了解越多,满足自己欲望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对世界的介入越深,越能探知和确定世界的底线和边界,也越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空间,而这些又构成了他不断开拓、不断超越的资本。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会看到一般人看到不到深度,他们自信、开放,个性张扬,是精神上的强者,也是现实世界的勇士,敢于求知、求新,不断学习,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把纯粹还给孩子最适合孩子的书,就是能够建立这个孩子的意义世界的书。帮助孩子用他独特的书建构他独特的世界。这些书不单单是文学书,也可以是科学书,或者地理书,等等。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可以为之量身定制适合他的读物。只要是孩子最痴迷的,就是建立这个孩子意义世界的,他最为适得其时的书。
《为爱朗读》这本书其中这一个章节讲到父亲的未完成事件一一因为父亲小时候很想要自行车而未拥有的遗憾,所以他很喜欢给女儿买自行车的情节,想起纪伯伦说:
孩子实际上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只是经你们而生,并非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与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我们常常要求孩子做这些那些事,往往不是孩子想要的,我们想让孩子来满足我们的遗憾,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却没问过他是不是他要的。正如我们未曾经过他的同意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
我想过他日,我要怎么和我的孩子相处,我很坚定的信念是,我让他成为他自己,我们是彼此依赖却又相互独立的个体。
真正的富养,是做孩子生命的容器,他能自由的和你辩论,他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所有情绪而不需担心抚养者的脾气,他能享有平等的对话,他能最大限度为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家,才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奢侈品。
阅读这东西,它不像衣食住行那般不可或缺,也不能和声色犬马一样给予我们强烈的感官刺激,但它能让孩子,让我们,不那么苟且。
就像电影《罗马假日》里,那句经典台词所言:
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阅读,能够让孩子的灵魂真正地
「on the way」。
把纯粹还给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