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苏东坡传》: 急于求成的背后,暗藏塌方的危机

《苏东坡传》: 急于求成的背后,暗藏塌方的危机

作者: 水绚兮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12:52 被阅读7次

    【《苏东坡传》品读第六日】

    《苏东坡传》: 急于求成的背后,暗藏塌方的危机

    王安石变法的兴起,引起了当朝国家的一场巨大政治浪潮。

    这场风暴始于党争。

    当权派以王安石为首,神宗皇帝为后盾,吕惠卿、邓绾等名誉不佳之人,以及与王安石有姻亲关系的一些人;

    而反对派以司马光为首,韩琦、富弼、张方平、范镇、欧阳修、范仲淹等元老重臣,东坡兄弟及其好友。

    这两大阵营从后世眼中看来,很明显知道孰优孰劣。其实王安石生活检点,无贪污,无纵欲,但为了完成政治改革,他需要压下一切反对的声音。他希望国家疆域版图扩展,强大是他的信念指向,他对此有膨胀的志向,可惜急于求成,也因此和原先的好友渐行渐远,最后梦想破灭。

    每一个不踏实的步伐背后,都早已埋藏了隐患,何时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促使矛盾激化达到高潮。1069年,青苗法颁布,青苗法即要求农民向朝廷贷款,可具体推行起来远不像想象中那般发展,囊中羞涩的穷人因为没有抵押而无法保证还款能力,税使为完成任务想出很多办法,却都不足以利民,总之,青苗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完全自愿的宣言相悖离。

    韩琦担任河北安抚使时,亲眼目睹过青苗法实施的经过,便上书皇帝,力主废除新政。然而还是以失败告终,辞官只留任大名府知府。

    率直的东坡此时在政治地位上并无多大力量,但他的心性使之必须向皇帝谏议,所以不止一次上书朝廷。

    上言无果,反对派者只能辞官归隐,同时,御史台谏官一位位被贬倒台,清除台谏对一个国家而言是十分危险的,相当于游走在专制的边缘。

    曾经和东坡并肩作战的伙伴一个个都带着怒气离开,东坡亦欲呈上万言书以后拂袖而去。

    这份万言书至关重要,有理有据,娓娓道来,东坡的政治哲学、个性、文风均可见诸其中。他阐述台谏对国家的必要性,反对新政,如果没有这份万言书,也许宋朝会恢复酷刑。

    几封反对新政的书信后,不出所料,东坡被罢免。几番周折,东坡被皇帝任命为杭州太守。

    东坡挥一挥衣袖,不作辩解,径直往杭州而去。

    东坡离京之际,京中发生了一次因新政导致的暴乱。王安石几年来树怨太多,新政一点点消磨民心以后,逐渐走向末路,曾经当权的一群人前途自然日渐堪忧。

    王安石被吕惠卿背叛,又遭儿子恶病回天乏术,终落寞,无意政治,无意人生,自请辞相。

    一场不够成熟的变法,自上而下,从国家到百姓,从皇帝到官员,从当权派到反对派,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BOOK 1: 《苏东坡传》                          ☞急于求成的背后,暗藏塌方的危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传》: 急于求成的背后,暗藏塌方的危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ve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