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候,凡事喜欢求全,什么东西都喜欢想明白搞清楚。后来想,如若想不清楚怎么办,怎么办又是一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question。”大概有一瞬间突然明白,如果搞不懂,就先不要急着搞懂。那就先把他放(注意是放起来了)起来,去做其他的事。
逼问自己,说白了也还是在自己有限的思维和环境找答案。可是明明都在过去的哪个时间段努力想了可还不懂,就说明过去的自己“差点什么”,差点什么呢?专业知识、人生阅历、底层思维、技巧方法、灵感经验以及交叉思维等等都会是原因。那就去积累,积累什么,积累自己以为是答案以外的东西,自己以为会是对以外的东西。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这样你会获得以下几样――第一,更全面的思维模式和逻辑思考,会有更宽的眼界去归纳整理;第二,找到不一样的方法的可能性会增加;第三,你会更明白你以前纠结的事还有木有必要去纠结,会让你更加坚定的取舍。
积累的方式方法也很多――总结一句话就是扩大自己与外界的链接,世界上的每样东西,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和思考,都会给人启发。打着牛顿的苹果,霍金轮椅以外看不见的星星深不见底的宇宙,莫言书外的奇闻轶事,乔布斯无意学习的书法训练(不然Macintosh计算机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或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要不是Windows照搬了 Macintosh,个人电脑可能不会有这些字体和字号。)嗯,还有其它的,我就不告诉你。随便插一句,乔布斯退学了,就是把某些“东西”先放下,然后朝其他方面努力,后来找到了答案,也明白当初的东西和坚定了当下的自己。好吧不吹牛B了,说说看,还有中国人的古话――万卷书、万里路、阅人无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嗯,反正道理很多。这些东西都会帮助我们找到答案,但是,绝对不是瞎想,而是做。佛家《华严经》有“回相说”,我借用一下放在个人努力的层面说――就是你曾经积累的东西某一天会以一种方式返还给你帮助你前进。切记,思考只是辅助,多做才是真。
做什么?无精打采做什么?迷茫了做什么?心烦意乱了做什么?大喜大悲了做什么?人生无常做什么?做结善缘之事――听内心,亲近自然,亲近他人,看书习字,与人交流。听内心?听气流,听心跳,听大脑的运作,听身体的协调,闭上眼睛你能完完全全的感受自己和自己融合与宇宙融合。亲近自然?衣食住行,房屋街道,办公大楼,街边摊铺,江河之流,巍峨之巅,璀璨星宇,和你何干,可否想过。看何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社会在进步,什么才是新学科,金融管理,化工航天,IT物联网,生物医学,你可曾想,怎么结合怎么创新怎么开拓。
为什么要做好眼前之事?!世人千千万(啊,乘一下也是蛮多,哈哈哈),道路万千千。人,活着的首要条件是活着,身体活着!然后是有意识的活着,自己知道自己活着。身体活着是基础条件,是要你对躯壳负责,你的躯壳来于父母,来于这片土地,来于这个奇妙无穷的宇宙,所以你也负责,你得用一种形式去和你的父母和这片土地和这个宇宙链接,那就是众人皆要走的路,读书工作生儿育女三五好友。这颗路,不但要走,而且要走好,因为只有先走好众人都会走的路你才会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条件不够,走路来凑――思考的基本条件是身体安康,要想走自己的路就得远远的把别人甩在后面,在保证身体的情况下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尝试自己想走的路。你努力学习读更多的书成为更优秀的人,就是保证身体安康,之后可以尝试和选择而不是被限制被选择。当下既挑战,战胜当下,才能更好的迎接自己。
事不如意?事不如意,是不如当下的益,是以前的期许没有在当下得到满足。这事是以前种种的因,这事也是以前种种的果。但切记,这事和未来的事无关,这事只是过去的事。不然这事也会成为以后的因影响以后的果。失败分两种,一种是失败的失败,一种是成功的失败。失败的失败是失败本身没有为成功创造什么,而成功的失败是失败本身就是成功的开端是前提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失败。如是,大可遇事不急处世不慌――你在做的事没有辜负自己就好,剩下的,时间会给你。
一个人应该坚信初心保持秉性,还要对生活怀有极大的信心和好奇。说白了,就是只有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才会走得更远。至于题目――人生得有遗憾——是告诉你,也许因为什么,我们的期许不会如期而至,但请相信,他会来,等他来了,你会更深刻。嗯,此至封笔,与君共勉八字――爱惜身体,时间管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