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的感慨:“这15年为了生活而奔波,完成了普通生存需求,下个15年是否能有所改变,为了价值而奔波。”
这样的想法可能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考虑过,我们辛苦工作到底为了什么?为了成家立业,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为了子女的教育……当人们满足了这些基本的需求后,就会进一步追问这些目标的意义,或者寻找更深层次的意义,如果这样一直追问下去,最终就会遇到终极关怀的问题: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
就如以上那位朋友所发的,“为了价值而奔波”。或许他自己也没弄清楚自己所期望的价值是什么,所谓追求价值,其实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厌倦,感到自己生命的卑微,渴望得到改变。
为了给自己人生建立价值,简单的办法就是建立信仰,最典型的是宗教信仰,还有为了某个无限崇高事业的信仰,如为了自由(生命和爱情皆可抛),如果我们能建立这样坚定的人生信仰,心灵就有了安生立命的根基,生命的意义也有了寄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现代理性使得人们不再盲目接受信仰,而是依靠理性来求证和确认信仰的可靠性。但是信仰和感性和人们的理性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使得确立信仰在现代社会变得非常困难。
既然树立信仰异常艰难,我们何不尝试将目光收回来,落脚在自己身上。关注我这个独一无二的自我,生命的中心和目的应该是我自己,自己的个性成长与实现是最终目地,它永远不能从属于其他任何被假定的更具尊严的目的。按照这个角度,我们再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辛苦工作到底为了什么?
为了成家立业?那么成家立业是我所追求的呢,还是强加在我身上的社会观念,在婚姻和事业面前,你考虑过自己的感受吗。
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那么怎样的物质条件才是更好的生活,每个人对生活的期盼可能不同,但是轻松、愉快应该是共性吧,那我们要为了将来所谓的幸福,抛弃了今天的轻松、愉快呢。
为了子女的教育?对于子女教育,物质条件是第一需求吗,可能父母的陪伴,才是最有益于他们的成长。
……
面对抉择,遵从的是从众的价值观还是自己的内心想法、我们需要分清是欲望还是自身需求,遵从内心的想法,不从众;满足自身的需求,不被欲望驱使,自我才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一切活动的目的。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追求的不是崇高的信仰,而是自我的成长和幸福;我们关注应该应是一生的价值,而是每一天、每一刻的价值;我们做事不求将来的回报,而是关注当下的自我感受,让生活的每时每刻幸福快乐。
按照尼采的说法,人生并不存在什么价值和意义,这本来就是一种幻觉,如果你带着这样的幻觉去生活,那你注定会幻灭,体会到的只是悲观和虚无。人生本来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是这场马拉松的终点并没有奖杯,激励你跑下去的感受跑步本身的快乐、沿途美丽的风光、以及每迈一步带来的自我突破的成就感,所以跑步的意义不在终点的奖杯,而是跑步本身。所以人生的价值,就在生活本身。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