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日知 喁喁
“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是中国古代就有的说法。
其实,这也是当代“斩首”思想的萌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富勒正式提出现代战争中的“斩首”概念。
富勒提出,攻击敌方指挥系统为首要目标的“瘫痪攻击”,亦称“斩首攻击”。
当代,斩首行动即用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对敌方进行军事打击,通过精准打击,首先消灭对方的首脑和首脑机关,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斩首行动”的要素是快速、精确、内应。
海豹突击队,美国著名的特种部队,执行了对拉登的“斩首”任务
美国的一些信息战专家认为,信息作战时,尤其是美国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信息作战,应遵循“斩首”原则。所谓“斩首”,就是打击“敌方的头部,而不是他的躯体”。
这一原则要求:战争要首先攻击敌国家指挥当局、联合参谋部、战区总部及各级部队司令部;破坏敌方所有信息传媒——电话、无线电频谱、电缆和其他传输手段;制止敌方使用第三方的通信系统,包括通信卫星。
海湾战争中,美军就是按照这样的程序对伊军发动攻击的,先摧毁了伊军指挥机构和地面防空系统,再摧毁其电力、能源、通信、桥梁、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最后才与伊军作战部队开始地面作战,摧毁其人员和军队。
科索沃战争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更加充分,南联盟军队基本上没有重大毁伤,北约就结束了战争。
这两场战争可以说是开启了现代斩首战争的先河,也是当代斩首战争的经典。
美国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曾在伊拉克战争中用于对萨达姆等人的“斩首”
从上述可以看出,拥有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是当代战争中进行“斩首行动”的前提条件。
中国红箭-73反坦克导弹是仿制前苏联AT-3型反坦克导弹的产品,1979年设计定型,是我军装备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
但是,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设计制造从1971年就开始了。
当年,中国获得了苏制萨格尔导弹。这是一种有线制导的反坦克战术导弹,其破甲威力在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中较为先进。
1973年,中国决定集中国防工业的精兵强将,仿制“萨格尔”导弹。
经过近6年的试制攻关,“红箭-73”反坦克导弹终于在1979年定型并批量装备部队,填补了中国反坦克导弹装备的空白。
“红箭-73”是目视跟踪、三点导引、手动控制、导线传输指令的中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可攻击500米至3000米距离内的坦克、装甲目标或暗堡。
全弹分为战斗部舱和运载体舱两部分,平时分离装箱,使用时将两个舱体通过快速卡钩连接在一起,红箭-73导弹最大射程3000米,最小500米,可在65度角情况下击穿150毫米的装甲。
开始,红箭73有基础型、B、C等(已发展到E型)三种型号,是我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80年代,又研制了红箭73C型。
它采用光学瞄准、红外跟踪、半自动控制的制导方式,电源采用30伏镍镉蓄电池,一次充电可持续发射30多枚导弹。
导弹可在有自然光和红外光干涉的环境中,有效地攻击400-3000米距离内的坦克等各种装甲目标,也可用于摧毁火力点和各种轻型野战工事。
虽然红箭-73靠目视瞄准,手动控制训练起来难度比较大,培养一名优秀射手需要不少时间,但是一旦掌握要领和技巧,红箭-73导弹的命中率还是非常高。
所以,当时炮兵导弹连在新兵连阶段就开始物色合适的射手人选,要求就是,眼睛要好,手要稳,性格要沉着冷静为最佳条件。
红箭-73可谓生的最佳年代,装备部队后没几年就赶上了对越反击战和老山轮战。而且我军第一次斩首行动使用的武器就是红箭-73!
此战中,对手是老山阵地上,我军35号高地对面,越军1031号高地的营,连指挥所。
1985年7月2日在八里河东山方向,我军35号高地前沿防御阵地上,面对越方1031号高地,我导弹分队决定分为两组发射,每组分别发射2枚导弹,打掉越军距我约2100米远的两处营、连指挥所。
经3小时的行军后,发射小组于11时到达了35号高地,14时,我导弹分队完成对目标点的拍照录像后,导弹发射准备完毕。此时对面越军正在工事内休息,阵地上毫无防备。
在继续潜伏两个小时候,于16时,指挥员下达战斗命令,副射手迅速装弹,射手快速架弹并装定射击诸元。
我导弹分队两组导弹发射阵地又经过近1小时的发射前数据检查和复核,17时05分,导弹攻击命令正式下达。
第一枚导弹发射后钻进越军营指挥所,发出巨大的爆炸声,爆炸后的黑色硝烟夹杂工事的泥石碎块一下冲上了几十米的高空。
第二组发射的导弹也击中了越军连指挥所,并引爆了工事内存放的弹药,猛烈的爆炸将越军隐蔽部的顶盖全部掀开。
两枚红箭-73干掉越军两个指挥所,但是,从观察镜中还能看到在指挥所后面连接着交通壕和藏兵洞,里面肯定有敌人躲藏。
随后,两组副射手迅速再次装弹准备第二次发射,顷刻间,两发导弹一前一后又从35号阵地再次发射。
两发导弹分别钻进了越军工事,其中一枚是从越军工事观察孔处钻进的。
随后,就是两声巨大的爆响,爆炸后的黑色硝烟夹杂工事的泥石碎块一下冲上了几十米的高空。
从目标点又冒出两股冲天的滚滚浓烟,4发导弹全部命中。
数天后,从越军电台获得了越军战损情况,越军1031高地营、连以下官兵17人被炸死,其中大部分为营、连干部。
此战之后,同年12月24日在东山同一地域31号阵地,再次对越军前沿地带营指挥所实施“定点斩首行动”,一举将其摧毁。
由此可见精确打击武器的威力是巨大的。
这两次行动迫使越军将老山前线指挥所后撤到红箭-73导弹射程之外,可见,精确打击的威慑力是多么巨大。
近年来,因反恐战争的需要,依赖技术手段的进步,“斩首行动”愈来愈多地出现在实战中;近年来更成为舆论讨论的焦点。
现代战争更多的类似“斩首行动”式的“非常规化”,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可能更多的应用“斩首行动”这样的战争形式。
“战争屠夫”“仗势欺人“!什么使一些人坚信以色列是个好国家?
古事今事,独家关注大事;事势时势,独立分析大势;正理悖理,独特道出大理。点击蓝字,关注微信日知新(微信号:rzx366),知大事,识大势,明大理。喜欢,就关注一下。好东西也要分享呦。合作:18911155596(微信、手机、QQ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