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的诞生
阅读的唯一目的是升级自己的认知
1、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会发现读书的必要性正在消失,因为互联网简直就是一部大的百科全书了。一搜即得,什么知识都有,而我们越来越沉浸于用手机去连接互联网来求知。
互联网上求知和退回书斋中去读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求知领域:在互联网上,我主要是想了解这个世界有什么新东西,朋友圈里面什么样的文章在刷屏,哪个微信公众号又推出了一篇我没有见过的文章,或者我有一个什么特定的疑问,我会到百度上去搜一搜,这是往前去求知;但是,一旦回到书斋中,往往是往后去求知。
2、对我来讲,阅读这件事只有一个清晰的目的,就是利用我此生所剩不多的时间,去搞清楚我这个生命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3、人的肉体是你爹妈那儿来的,但是人的本质是一个观念系统,我们需要去倾其一生去探寻。
4、事实上,我们生活在哪里?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处,我们的脚下踩着人类丰富的“观念地层”。
牛顿到底多重要
1、牛顿不是一个科学史上的巨匠或者人类科学发现史上的重要一环,都不是。他开启了一个时代的观念系统。说白了,他是一个大转折点。
2、在牛顿之前,人类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物种,天天在土里刨食,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老天爷动不动还会发火,我们是在一种非常狂暴的自然力量下苟延残喘的物种,我们的生存系统非常脆弱。但是,牛顿告诉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用数学来推算的精密系统中,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不要小看规律这件事,人类一旦逮着这个东西,就会继续往下延展。我们可以看看,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破解了自然界的多少规律。牛顿就是叩开这扇大门的第一个人。他让后来者看到,对规律的追索可以帮助人类控制自然,可以不断地获得进步,这是一件可能的事情。所以,你们说牛顿有多重要?
3、“《美国宪法》是臣服于牛顿规律的。”
4、牛顿晚年沉迷于炼金术和神学,为什么这样一个大科学家晚年堕落成这个样子。对于牛顿的评价,我们要把这个活生生的人,还原到他活生生的历史时段中再去看。牛顿身上一切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旦回归到当时的时间,我们都可以找到解释,这就是我们今天谈牛顿的角度。
牛顿构筑了现代社会的观念地层
1、作为一个现代人,举目四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花花世界,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们也都知道,这背后有科技、政治、社会、经济各种各样的力量。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东西上面,那就是特定时代的“观念地层”。
请注意我用的这个词——“地层”。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也伴随着观念的生成过程,下一个观念体系是叠加在上一代观念体系上的。没有下面的基础,上面的东西决计不会发生。
2、牛顿不仅仅是个科学巨匠,牛顿和他那一代的伙伴们,实际上是在构建后来的现代社会的观念地层。所以,我们今天要想理解牛顿这个人,必须把他还原回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观念地层。这样,我们就会觉得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就会知道牛顿那一代人开天辟地的思想成果,实际上是从那个时代的宗教的观念地层中生长出来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对牛顿身上那些看似矛盾的逻辑不再感到奇怪了。
1666年:科学发现的奇迹之年
为什么伟大的“科学发现的奇迹之年”发生在1666年,而这么多末日的预言和征兆也发生在1666年?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后来的很多科学史学家都认为,是有关联的。正是因为这种末日情绪的到来,所以那一代大科学家都试图揭开上帝对我们命运的最终安排。那时候,信宗教的人都觉得,上帝是一个全能的神,他安排好了一切事情,而且早就在人间留下了痕迹,只不过需要有智慧的人去破解而已。
上帝留下了哪些痕迹呢?第一,在《圣经》里以文本的方式留下了痕迹。所以,牛顿晚年才一头钻到《圣经》中,去解读其中的密码:那些文字表面上说的是这个意思,背后有没有可能是别的意思?因此,牛顿才写出了那么多神学著作。
另外一个就是大自然,因为整个大自然都是上帝他老人家创造的,所以科学家们都仰观天象,试图找到在宇宙的运行规律中,上帝到底留下了什么关于我们人类的最终命运的线索。
对牛顿来讲,研读《圣经》和研读宇宙天体,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只是他作战的两个战场而已:跑出门看天,是研究上帝;回到家研究《圣经》,一样是研究上帝。所以,不管是万有引力,还是牛顿三大定律,本质上都是他在解读上帝时留下来的密码。因为他出生在1642年的圣诞节,所以他这一辈子都相信,耶稣出生在这一天,他也出生在这一天,这说明命中注定。上帝已经挑选了他来承担某些独特的职责,尤其是解读上帝留下来的这一大本密码之书。
科学方法与精神病
牛顿他们这一代人出生的时候运气好,很多东西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样就是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就是回到最朴素的原点,用实证的方法去认知世界,什么东西我都必须靠做实验,眼见为实。
但这并不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天然的认知世界的方法。也有实证方法,但是最主要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听信他人。因为我们人类是一个协作体系,所以我们生下来之后,就在一个群体协作中认知这个世界。人的大脑的带宽就那么一点儿,即使是我们当代人也不可能每一样东西都靠自己去认知。
在那个时代,全世界所有民族都认为前人、先哲、经典已经把该掌握的知识全部掌握了,我们要么就是诠释,要么就是重新发现。牛顿这一代人也一样,牛顿一辈子都认为他发现的东西其实古希腊人、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早就发现了,他只不过是把他们发现的再发现了一遍而已。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独创者。
一旦建立了这样的背景,你就会明白,科学方法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奇葩的思维方式。不仅是在当时,就算在今天,你身边如果真的出现这样一位科学狂人,你也会疯掉的。举个例子,有一天,你们公司来了一个客人,你给他端上一杯水,他会问:“这里面有没有微生物超标,会不会有毒?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它是安全的?”然后,掏出仪器自己搞化验,最后才喝。那么,你肯定以为接待了一个精神病人。
牛顿那一代的科学家在周围人看来就是这样的精神病人,他们信奉一句话:走出图书馆,走进实验室,往圣先贤写的所有书我都将信将疑,我只相信在实验室里得出来的确切数字。
其他民族没有的际遇。
这种奇葩的科学思维方式在牛顿之前已经有培根、伽利略,他们都是牛顿之前的一代人。更重要的是,当时欧洲人已经打开了眼界,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大量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而往圣先贤写的书里面没有。这就是其他民族没有的际遇。
第一,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关于美洲,圣贤的书里面都不曾写过,这是横向空间视野的扩展。
第二,发明了望远镜。
第三,发明了显微镜。
外层空间、微观生物以及横向空间的视野突然打开,就让科学方法有了用武之地。
科学方法其实只有一个好处,就是把不靠谱的变成靠谱的。
最后一位魔法师
中国的炼丹术搞出了火药。但是,为什么它没有引出现代化学,而炼金术却引出了现代化学呢?就是因为炼丹术追求的结果不同。炼丹术追求的是长生不老,可是长生不老这件事很难验证。可是,炼金术要的结果是确切的,一定得炼出金子。有这样一个实证性的思维在,根本不怕你的缘起是不靠谱的。所以,炼金术搞来搞去,就演化出了现代化学。
在这个观念地层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很难说得清牛顿到底是什么人,他既是上一个时代的魔法师,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奠基人。
为什么牛顿能够构建出观念地层?
我们就把牛顿和他的小伙伴作为一个切片,来观察人类精神世界某一个特定的层级,是怎么被构建出来的。
一是:前面我们讲到科学方法
二是:科学家群体的出现,当一帮人出现之后,才能够破土而出,构建全新的观念地层
(1)科学群体出现之后,你发明了什么,大家都知道,彼此确证谁是发明者,那个荣誉就非你莫属,大家就敢于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了。(2)科学家群体出现之后大家说话的方式出现了变化。废话少了,原来贵族阶层看不起的那种很粗鲁、很直接、不文雅的表达方式,就成为科学家群体里的主体语言。从拉丁文到古英文,再到现代英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逐渐简化的趋势。(3)科学家群体出现之后,科学家之间开始进行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一些科学成果的发明权,但是,这也有好处,因为科学家的成果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一个叫“研究成果”的市场,这本身对科学发明也有促进作用。
不是每一代人都这样幸运
我们反复提到了一个词——观念地层。也就是说,往往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国家、特定的圈层里的人,才有机会构筑一个观念地层,把整个人类文明往上抬升一大截。但是请注意,不是每一代人都能这样幸运。
牛顿之后,一直要等到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也就是爱因斯坦那一代人出来,才能够构筑下一个地层。这中间的好几百年时间,科学家们在干吗?他们也有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本质上都是牛顿这个地层上长出来的东西,没有决定性的突破。
理解了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牛顿身上也有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东西。我们可以算一下,他出生于1642年,到了1666年,他24岁的时候,几乎已经搞完了他的所有重大发现,后来都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突破。他老人家活到84岁,后来的60年都比不上24岁这一年的质量,为什么?不是牛顿堕落了,而是历史的观念地层的突破仅仅有这样一个小窗口。他倾尽才智也只能完成这样的突破,后面更大的突破得再等上好几百年。
这不是什么真理,只是一个视角——一个观察人类文明史或者科技史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后面得出来的结论可就不一样了。比如,对科技的未来,你到底是悲观还是乐观?以前,我们介绍过一个观点,是乐观的,叫2046奇点来临。就是科技发展是一马平川的,它会越来越快,到2046年就会迎来一个奇点,此后就是科技大爆发。这是乐观的观点。
但是,在美国也有一派悲观的观点,它的名字叫“低垂之果”。什么意思?我们这一代人好像科技也很发达,但是我们所有的成果都建立在一个观念地层上面。这个地层是由“二战”前后,冯·诺依曼、图灵他们那代人构筑的,他们创建了计算机的基础原理。我们现在所有的东西看起来眼花缭乱,其实都没有突破那个基础原理。我们都在吃他们栽种的果子,而且是低垂之果——这棵果树上有很多果子低垂下来,我们伸手就可以够着。但是,这些果子吃完之后,再往上够就难了。如果想要有巨大的突破,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构筑下一代的观念地层。所以,持这一派观点的人认为,美国的繁荣快要到头了,所有的低垂之果都快吃完了。
这只是一派观点而已。我介绍这派观点,其实只想说,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层累结构(地质学上的一个概念,本意是说地壳是一层层地铺就的,现在被引申到了很多领域)。不管我们现在认为什么是正确的,从对和错的角度来看自由、民主、法制、私有财产、市场经济这些东西,其实太浅了。要深知,我们是站在人类的一个观念地层的顶端。每一个我们确认的观念,都有它逐渐发育的过程。换言之,它并不是天然正确的东西。
这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仍然热爱阅读的人的优势,别人只知道什么是对的,而热爱阅读的人可以往下看,不仅知道什么是对的,而且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才变得对的。这就让我们一边品尝知识的果实,一边可以避免知识带来的傲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