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宝光显,
未至顽石灭。
瑜隐粗瑕中,
自待卞和采。
山间芳溪路,
墓前草青滩。
自古游历遍,
尔今叹何来?
这首旧作成于2011年1月23日,当时佛学出境,沉浸在道家思想的清淡无为中,以抄诵《道德经》为每日任务。
有位朋友问我,怎么才能写出如此文章。我回复说,师兄见笑,此乃一个月前回复他人的短信。
修行从来都不是独自存活于世的,总是通过林林总总的生活经历,让我们感同身受地领悟到一些常人最容易忽略的部分,然后建立起有关生命的深层次对话。
幼时的我,和每一个追求快乐的小朋友一样,贪恋于物质的享受,但是短暂的快乐过后,似乎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期待和不满。渐渐地明白,物质永远是用之则减,多多益善的。如果我把注意力集中在物质享受上,将永远都的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六年级读插图版圣经故事,为耶稣基督献身于爱和真理的牺牲涕泪横流。初中毕业闲来无事,在市图书馆认识了庄子,于是在那个炎热而又漫长的暑假,小女孩整日手不释卷,在自然万物的奇妙造化里心旷神怡。高二,在与初恋的暗暗较劲中初次扣问世界,到底有没有佛的存在,没有听到回答。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这句话还不够准确。性格是后天养成,而命运是无数个选择的拼合。先天的心性和意趣,对生命走向的作用力似乎要更大些。
2010年,学佛十二年的我,练就了一身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本事,开始了我的道家之旅,还戏称自己是“佛道双修”。上面这段信息,其实是写给我师父的。他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我也明白自己在表达什么。我和他不需要什么洪荒之力,就能够彼此明白心意。
这首诗情感上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初窥道境、得师指点后的悠然自得、棋逢对手的心境。此间心路历程,不可说,不可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