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独特的心理结构带来的对生活的独特的兴趣,对世间的探索的愿望——求真、求美、求善,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大悲悯意识。前者具有个人的价值,后者具有共性的意义。
“触发我写作冲动的往往是基本的一些生活现象:一个场面、一个人、一个非常具体的事件……激动我创作欲望的是一个画面、一个人,甚至是一种诗情、一种情绪。”——苏叔阳
“最初的创作冲动好比一个胚芽,这个胚芽可能是一个人物,或者一个生活场面,或者一个细节,或者一件引起丰富联想的物品。”——刘心武
写作者的“感思”,既要有“思”,又要有“思”的对象,或者说是“思”的信息点。这个信息点可以是人、事、景、物甚至是一个词语。它来自现实感知,有的来自回忆,有的来自阅读,还有的可能来自幻觉或压力。
“比大地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辽阔的是星空,比星空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由于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的目标差异,每个人的精神预期和追求的层次和内容都有差异,有时候近乎天壤。客体世界纷繁复杂,丰富多变。当个人的精神的某一部分与客体世界的某一部分信息发生同构,写作感思就好产生。
我们不担心没有写的东西,写作者与历史同在。只要你的精神世界是积极向上的,是独具特色的,客体世界就一定是丰富多彩的,是风格独具的。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