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湃网打7月10号出现风波以来,已经经历了5天了。在这段时间里,事态演变的非常之快。这也让我着实得到了非常大的投资教育。
以前,在行业稳定、政策环境宽松的年代,P2P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是资产端。因为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平台急于扩张,以便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不顾自身实力而急于扩张,肯定会牺牲资产端的质量,这也导致有个别平台出现问题。去年开始,国家感觉到资产端的问题,开始整治资产端。于是,一系列整顿规范相继出台。这包括银行存管、出借限额、去杠杆、去期限错配等等。说实话,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好好研究国家的整顿要求,甚至一开始有抵触情绪。
整顿之下,一些不良平台陆续倒台,原本建立起来的投资人信心,开始慢慢下滑。这个时候,便开始出现资金端的问题。即便你是一线平台,即便你是优质资产端,但也无法抵抗投资人信心的匮乏。从今年4月份开始,行业的资金出现了缺口,各个平台都在想方设法吸引资金。有一些平台管理比较粗放的,没有足够准备的,便开始出现问题。尤其是沃时贷的清盘带动下,整个车贷行业引起了地震,紧接着地震波及到其他版块,从而导致整个P2P投资人信心的严重匮乏。不管是大平台还是小平台,资金都开始外流。有实力的平台,采用各种限制手段,限制资金外流,把控好平台的舆情,避免遭遇大的风波。另外,很多平台也开始提前准备好各种准备资金,避免资金出现断流。
而宜湃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按照官方给到的数据,宜湃网目前代收12亿,属于极速扩张了。同时,优加计划占到5亿(现在已有所下降,大约4亿)。优加计划,看似杠杆,其实是期限错配。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进行期限错配的主体由平台变成了投资人。在绝大部分平台,期限错配是由平台自己控制,这让平台对整个错配进行很好的控制。比如,客群喜欢短期的期限是多少?能接受的利率是多少?到期时间应该怎么分布才能保证下一波资金匹配得上……等等。宜湃网则不然,他采取的是投资人为错配主体,通过让投资人赚取利率差价的方式,让其抵押原债权来融资,从而实现期限错配。在和平年代,这种玩法,是能给平台带来巨大的资金量的。因为宜湃网是大资金长期限产品为主,小散很难有实力购买其产品,尤其是大多小散喜欢投资短期限的产品。宜湃网这种玩法,成功的将大户和小散撮合到一起,形成生态圈。
刚才说了,和平年代,这种玩法能让草肥牛壮,各取所需。但因为期限错配的主体是投资人,这就意味着松散的投资人会缺乏足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更为要命的事,他们根本没有平台的整体数据。而作为平台方,又没有主动去组织发布融资需求的投资人,更让优加计划无法抵抗稍大的风险。比如此次风波,其实在上周就已经出现了端倪,因为优加计划的利率达到15%以上,大多数投资人处于本能意识的将融资期限设置到7-15天,从而造成了大批量优加计划在本周和下周需要回购。如果是平台发布优加,平台自身肯定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优加回购过于集中,使得本周二开始,优加直接冲上16%的顶峰,引起了小散(草)的恐慌。因为优加迟迟无法得到满标,部分投资人开始折价出售债权。但短期内资金无法消耗债权,而优加又面临逾期压力,从而使得债权转利率让节节攀升,从15%上升到18%,最后接连突破20%,30%,40%,50%。这种利率,进一步推动了小散的恐慌情绪,使得小散不敢再投资优加。小散资金由一开始的站岗等待,到后来纷纷提现逃命,最终导致整个分期错配市场——优加计划的垮台。
而在这个过程中,宜湃网管理层的表现,竟然出乎意料的混乱。管理层一开始动用小几千万,来对优加计划进行扫货,避免逾期造成恐慌。而且,管理层会选择在晚上9点钟以后进行扫货,因为晚9点后提现,小散比如要等到2天后才能到账,只能被迫买优加。宜湃网以为用这种方法,能迫使客户将到期回款的优加计划,再次投资。殊不知,这反而加剧了恐慌。宜湃网自己曾设置规则,下午4点未回购的优加,定义为迟回购,要给大户记成污点。平台也一般默认下午4点前需要回款。这种晚上扫货的行为,其实加剧了小散的恐慌,坚定了他们出逃的信念。小几千万,不出2天,就花光了。而作为宜湃网掌舵人风清扬(实名肖睿),则认为风波的根源是资金流通。整整一个星期,风清扬都在奔波于寻找外来资金。而对于转让利率节节高升,群内恐慌情绪疯狂蔓延,几乎采取不作为的态度。从出事到现在,平台从没有出面安抚投资人,仅仅是在QQ群发布几个利好消息,比如准备有大资金进场(实际并没有),比如我们接下来会进行官标提前回款,等等。官方QQ群在一个星期以来,一直处于恐慌不断升级的状态,投资人(不管大户还是散户)只要一有回款,便开始疯狂提现。平台尝试了做充值返现活动,但效果微乎其微。
而平台也成立了一个进行期限错配的大户QQ群(俗称牛群),一开始让这些大户撤下转让和16%的优加,以免恐慌蔓延。但并不奏效。接下来,平台让投大户充值资金,大户自己将期限错配的标的买下,降低杠杆。但整个大环境都不好,其他平台都在限制资金流出,大部分投资人都无法提现进行宜湃网的充值。之后,宜湃网开始要求大户折价转让债权,但市场恐慌,根本没有资金进入承接债权。就这样,投资人自救陷入了死循环。
而平台在引入资金时,除了有一些个人资金(多为小几百万)愿意过来接盘外,几乎没有大资金引入。这些小几百万的资金,要求也非常苛刻,只愿意接收280天左右的转让标,因为这类标除了进行95折以外,还要赔上3个月的利息(此类标为360天标,90天付息一次)。这样,接手人的收益便可高达24-25%。平台对于小几百万的接手人提的要求,不进行任何谈判,直接让投资人配合转让。
整个过程,都凸显出宜湃网管理层事前缺乏准备方案、事中应对混乱的特点,几乎全程被事态牵着走。如今,平台优加计划陷入停顿,外来资金迟迟没有到位,大户投资人也无法进行自救,从而导致了宜湃网出现大面积逾期。这个逾期量,在下周预计达到2.5亿规模。如果继续拖延,无法解决,预计达到3.5亿规模。
在这个过程中,小散将矛头直指进行期限错配的大户,指责大户贪心做杠杆。平台从一开始展示与大户共担责任的态度,而在慢慢转变的更加强硬。一开始平台商量会寻求外来资金解决难题,到后来要求大户折价出售,到最后让大户自己充值自救。而在逾期过程中,大户每天需要支付逾期费用高达万9,即32%的年利率;加上杠杆因素(平台规定杠杆上线为4倍,一般投资人杠杆会在3倍),剔除债权本身利息,逾期大户每天需要支付本金的(32-15)*3=51%的逾期费用。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大户将陷入巨亏局面。按照以前期限错配,大户的收益大约为15-13.5=1.5%的利差,三倍杠杆为4.5%的利差收益。4.5的利差收益,对比51%的逾期罚息,真可谓天壤之别。而且,2015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条已明确:“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宜湃网进行32%的罚息,法律依据在哪里呢?
最后,可能我们需要认清一个现实。宜湃网一开始为软银投资,今年为了合规,与宜贷网进行完全分割,引入了修正药业旗下的天然股权投资基金。在引入该基金公司后,平台多次在群里暗示背后大股东为修正药业,并多次披露修正药业的相关信息,引导投资人进行讨论。在此次宜湃网风波中,投资人多次要求修正药业介入,解决资金端问题,但其实都没有任何进展。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选择一个投资平台,不要看它背后的投资方是谁。投资方仅仅是投资了你这个公司,并不意味要替你这个公司承担风险。试问,阿里巴巴投资了多少公司,死了多少公司,它都救的话,阿里巴巴就得跟着死了。
PS:最后是一个问题,5月份整个P2P行业都处于资金面紧缺的局面,行业人人自危。但宜湃网从5月31日开始,到6月16日,短短17天时间,通过返现等刺激手段,一共发布了近8000万的标。而在8000万标,起投100万,大部分都是大户通过优加做杠杆投资的,这本身就加剧了平台自身的资金负担,导致小散资金不足,出现资金断裂。在行业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宜湃网发了如此巨量的标的,是否合适?平台发标之后,是否有考虑过可能发生的资金端问题?是否有想过应对策略?从目前来看,显然没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