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这句话,是对不平等命运的反抗和呐喊。
这句话也打破了在此之前,一直由贵族统领世界的规则,平民阶层开始参与到改变历史进程中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千百年来的朝代更替,国家兴衰,这句话也印证并镌刻进了中华儿女骨子里,成为了危难时刻,那些中华民族脊梁的呐喊。
它让人们懂得了人人生而平等,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不平等命运。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
正如当时举事的陈胜所言:“天下苦秦久矣!”说完这句话,紧跟着他又做了三件事,来为举事做铺垫。
第一件,谎称自己是扶苏和项燕的部队,以这两个人的名头,让自己的起事站在了道德高点;
第二件,利用当时兴盛的巫蛊之术,在鱼肚子里面塞纸条,上写“陈胜王”,为自己造势;
第三件,派人夜里学狐狸哀叫“大楚兴,陈胜王”,为自己拉拢民心。
其实,这三件事作为起义理由,很是牵强,没有一件事情经得起仔细推敲,扶苏是秦太子,项燕是抗秦名将,这俩完全不搭噶好不?陈胜不仅把他俩捏咕到了一起,而且还成功的让当时的人相信了!
鱼肚子里塞纸条以及学狐狸叫,就更是欺骗大众了。
然而还是有无数民众跟随陈胜起义。
只能说明“天下苦秦久矣”的事实,已经到了让民众忍无可忍的地步。
而陈胜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则直接点燃了底层老百姓的反秦情绪,纷纷都“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02 张楚覆灭
农民起义的战火迅速燃遍全国,后来陈胜干脆在攻下的陈县成王立国,号“张楚”。
残余贵族们也开始收拢旧部,起兵反秦。当时各地反秦力量的著名首领有刘邦、项梁、项羽、英布、彭越等多人。
陈胜派出的大将周文率兵将势如破竹,一路攻至函谷关。这还要得益于秦驰道的路修的好啊,路又宽,地面又平整,周文大军旗帜飞扬地行进在这条大道上,全程毫无阻碍地攻进了函谷关口。
此时的秦国,防务工作做的很稀松。北边派出三十万正规军防备匈奴,南面据说有五十万多万士兵在打当地的土著。等于几乎所有能征调的兵源全都空了,函谷关反而成了真空地带。
另外,这次的农民起义发生的比较突然,秦国朝廷毫无防备。这让骄奢淫逸的胡亥一阵惊慌,调兵根本来不及了,怎么办?
秦国的最后一员大将章邯提出了骊山那些修筑工事的囚犯,可以用来充当一支军队。章邯作为秦始皇陵收尾工程的总工头,有着职务之便,向胡亥言明“既能让他们搬砖,也能让他们砍人”。
胡亥只好同意了。于是下令赦免了这10多万囚徒。
章邯带着这10多万人拿了兵器就冲出了咸阳,迎战周文。
不得不说,秦国出名将。
章邯作为帝国支柱,能把这10多万从未上过战场的人,迅速培养成迎战杀敌的士兵,很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十多万骊山囚徒,大部分都是关中地区犯事的秦国本土人,世世代代的尚武精神深刻烙印在了他们的血液与记忆中。对于上战场,怎么配合,怎么拿刀砍人,提脑袋算功劳等,这些事情已经属于自带“操作系统”的那种熟练了。
成立不久又根基尚浅的周文军队,拿什么和具备深厚尚武底蕴的秦国军队抗衡?很快,周文被打退出了函谷关,后节节败退,终拔剑自刎。
章邯乘势率军向东南方向,一路攻城,最后逼至起义军大本营——陈邑。
十二月,陈胜被自己的车夫所杀,脑袋被其提到秦国领赏。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农民起义军,从大泽乡起义到覆灭,历时6个月。
03结尾
一个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运作流程,可以看出陈胜并不了解;他也不了解在自身弱小时,最紧迫的是要抓紧时间壮大自己,同时需要推出很多个替死鬼挡在前面,去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腐败帝国纠缠,为自己争取时间。
除了缺乏见识,还有陈胜称王后逐渐脱离起义初衷,导致起义军内部的分裂,种种原因的叠加,最终促成了这支起义军很快成为了炮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