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看书的速度愈发慢了,对啊,我说的是纸质书。常常懊悔着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可是,越长大时间越不经过了。
今天是2019年2月11日,大年初七,这个新年我因为意外,拉伤了右臂,于是整个春节都以“半残人士”自居,少了做家务事的琐碎却多了龇牙咧嘴的疼痛,而整个春节假期,只有3天,我的早上是从中午开始,其余的日子除了奔波就是繁乱,假期的匆忙没有颜色没有声响,倒是一场大雪添了几分景致,硬生生地把江南变成了雪乡。

继续检讨自己的懒散!由于胳膊没有恢复,所以毛笔字已经有十天没有练习了,关键还在于看书也龟速进行,所有的文字阅读主要是手机上的专业或有知识点的推文、有些趣味的文章和在线小说,我更习惯于利用碎片时间看书,而慢慢淡化了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深度阅读,这也让我每每看到床头、书房、餐桌边的书时很汗颜。碎片化的电子阅读习惯是浅显的,不能诱发深度的思考,所以对某些观点的判定也变得简单粗暴,非黑即白。或许这样的描述也是片面的,但也是大概率的。
而对于碎片化时间的节目观看,倒是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是极有效率的。我看的多是语言类节目,访谈类的、读书的、辩论的,比如:《奇葩说》、《见字如面》、《朗读者》、《一本好书》……,还有就是最近看的《十三邀》!用洗衣洗碗,甚至漱口洗脸的时间看精彩的节目,时半功倍,极有效的让我从另一个维度了解到更多有趣的观点或是有趣的人,遇到自己喜欢的桥段,我会反复地多听几次,或会心的笑或暗自赞许,总之,会让一段平淡的时光变得光彩琉璃。
近来总能和一些与文字为伍的人聊天,每每说到当下的写作和阅读习惯,多数是觉得我们快out了。通篇文章的标点符号是随心所欲的,文章的结构是靠短句联系的,且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跃动式……当然这也不是全部,只是“佛系”的都可以,让简单的更简单,最终简单到“一眼望穿”。
从“快手”、“抖音”的开播到霸屏,自始至终我都没有下载过,不是因为我缺乏猎奇心,而是直觉那样隔屏咯吱人的伎俩……有“毒”!每天花费太多时间看着让人笑得前仰后合的短视频,真的让人快乐了吗?如果快乐浅简到“一触及笑”程度,我想空虚寂寞冷也会是另一种常态吧。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小时候快乐很简单,长大后简单了才能快乐”!快乐或许是件简单的事情,但一定不是肤浅的事儿。快乐应该有令人回味的细节,让人想起时,依然会忍不住嘴角上扬;快乐可能是个段子手,但一定是内功深厚且风轻云淡的高手,不靠点穴取胜,只靠章法得人;快乐,不是10几秒搞笑后的沉默,而应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让人笑了余生……
时间是最诚实的,在浅层次里挥霍掉的人生,只能是短暂的欢愉和长久的寂寞。只有深沉且专注的坚持,才能你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