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阳光新剧《开端》已经顺利收尾,即便有不少“烂尾”的吐槽声,可要良心地说上一句,这部剧虽然短,但的确是部好剧。
尤其是结尾处,两位犯罪父亲的对视,目光所及处,俨然让不少网友脑补了一出“监狱风云”的大戏。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这场预谋的爆炸献祭,主导者是王萌萌的母亲陶映红,可再细想全剧存在感最低,却又在结尾留下意味深长的眼神的王兴德,小兮突然就不这么觉得了。
这是一场带着满满仪式感的人命献祭,至于是谁的命,是无差别的,只看在那一刻,谁还留在公交车上。
可在这场献祭中,王兴德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他始终游离于报复的疯狂之外,对于是否要做出这种报复举动犹犹豫豫,他俨然走出了失去女儿的痛,最后为何还是选择了放任陶映红的报复之举?
剧中的许多剧情细节,给了我们答案。
01、王萌萌在车上到底遇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是所有事情的开端,也是王兴德这对夫妻绕不过去的坎。
按照他们的回忆,当年的王萌萌并不是一个激进外向的女孩,相反,她的性格有些内向,而且是一个很温柔体贴的女孩。
她注意到自己父亲开车用的手套坏了,会惦记着给父亲买新的。
她知道父亲是个货车司机,开车不能分神,所以不会轻易在父亲的开车时间给他打电话,她知道母亲是个高中老师,大多时候都在上课,不会影响母亲的教学。
这样的一个温驯乖巧的女孩,为何会在公交车上,不顾全车人的性命安全,抢夺公交车方向盘,强行下车,甚至在下车前,给父亲连续打了两个电话?
她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什么?
打那两个电话,到底想说什么?
她在司机打开车门后,下车前却回头看了一眼,她在看什么?
这种疑问,压在了王兴德和陶映红夫妻身上散不去。
可他们俩到底不是无理取闹的人,在查不出原因,警察结案之后,他们没再闹,而是签了协议,让这件事有个了断。
只不过,陶映红在洗手间幻听的内容,让这件事有了后续。
她幻听的内容,指向了公交车上有猥亵者,自己的宝贝女儿有可能遇到了色狼,这才惊慌失措,着急下车。
可这种毫无根据的“疑点”没有引起重视,没法重启女儿下车原因的调查,他们只好自己在公交车上,一遍遍的向年轻女孩打听。
可终究,他们没能找到真相,反而被投诉,被斥责影响公共秩序被一次次赶下车教育,甚至被拒绝上车。
王兴德和陶映红夫妻试图接受现实,接受女儿不在了的事实,尝试回归平静的生活。
可丧女之痛还没缓过劲儿来,另一场风暴却又席卷而来。
这场风暴,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名字:网络暴力。
而让很多人都惊讶的是,提议搬到嘉林市的人,并不是陶映红,而是一直都保持理智和犹豫的王兴德。
02、先崩溃的是妈妈,后劲儿大的是爸爸
王萌萌激烈地跟公交车司机抢夺方向盘,在跨江大桥上强行下车被撞身亡这件事,被恶意解读,网络上对于她的死没有同情,没有怜悯,只有无边的吐槽、斥责和谩骂。
更甚者,有视频博主将这件事剪辑成了鬼畜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所有人一片倒地曲解王萌萌下车的原因,斥责她不顾他人安危抢夺方向盘,没有人关心她下车的真正原因,没有人关心一条生命的终结之后,家人的痛苦。
正是因为王萌萌下车的真相未明,却又在死后遭受不公,键盘侠的种种斥责辱骂,无异于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巴。
一条人命,在这些键盘侠面前,不值一提。
王萌萌的死,不过是成了视频博主的一条鬼畜视频剪辑素材,成了那些成日里怨天尤人的网络客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发泄自己的愤懑和不合时宜的愚蠢的出口。
陶映红看着那视频,没法平静了。
她歇斯底里的质问王兴德为何没接到女儿的两通救命电话,让王兴德心底里滋生的悔恨和内疚愈加沉重。
于是,他生出了搬到嘉林市的念头。
搬到嘉林市做什么呢?
是调查女儿下车的真相,还是预谋报复?
很显然,两者皆有。
也许王兴德提议去嘉林市的初衷,是为了进入公交车公司上班,开45路公交车,换一种方式调查女儿为何下车。
但当他在公交车面试过后,报复的念头,也许就在黑暗处张牙舞爪了。
当他坐在公交车公司办公室面试的时候,办公室里的小领导简单的几句问话,驱散了他的挣扎,将他拉入了深渊。
小领导:“咱们俩以前,是不是在哪儿见过?要不就是,之前来过咱们公交车公司?”
旁边的同事:“没有吧。”
听着这样的话,王兴德的一只手,攥紧了身前的包包,没有回答,只抬头抿着唇,给出了一个看不出笑意的表情。
蓬勃的怒意,几乎压制不住,心底的沉痛,挡都挡不住。
后来,他更是坦言:“我想开45路”。
这么直接的提示、暗示,那位小领导都没有反应过来,可见,他们是真没把当初的事故当回事,否则不会连受害者父亲都认不出来。
“他们凭什么没认出我来?萌萌才走了一百七十四天,他们凭什么全都忘了,这帮人,全都是垃圾。”
他们夫妻,度日如年地数着女儿离开的时长,可造成这起事故的相关人员,却没有任何负担地过着毫无愧疚的生活。
从这儿其实就很明显了,在王萌萌意外这件事中,先崩溃的是妈妈,可后劲儿大的却是爸爸。
03、王兴德走出了女儿身亡的痛,可陶映红不曾
王兴德夫妻和满,女儿听话,三口之家的幸福,被这场意外打破。
可日子还要过,一切好像回归了正常,可又不太正常,比如夫妻俩的职业选择。
陶映红选择化工厂上班,是不是就奔着研制炸弹,获取炸弹原材料去的?王兴德去公交车公司开45路,是为了查明真相,也是为了踩点吧?
可从什么时候开始,王兴德对于报复社会,有了犹豫的呢?
我们都不清楚,但剧中有一点暗示了王兴德的态度,他就搬到了公交车公司安排的宿舍里,跟陶映红分开居住。
陶映红一心扑在了炸弹的研究上,王兴德则在45路公交车上,当一个兢兢业业的好司机,顺道认识了一个跟自己女儿很像的女孩,甚至产生了恻隐之心。
这个女孩,就是李诗情。
正是这一丝恻隐之心,所以在循环的爆炸中,王兴德放了李诗情下车。
也正是李诗情,成了他们夫妻的救赎。
事实上,王兴德在这几年的开车生涯中,已经渐渐地走出了女儿身亡的伤痛,那些伤早已结痂。
剧中也借着他的口,告诉我们:他没有放下,但他从那种痛里走出来了。
爆炸前的一个月,陶映红自制炸弹成功,王兴德劝她:“我梦到萌萌了,她说,让我们好好活着,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们去看看她吧。”
他不想复仇了。
不想用全车人的性命去给自己的女儿献祭,所以在港务新村站点遇到拿着高压锅的陶映红,他不想让她上车,犹豫了好一会儿没给开车门。
就连陶映红也很清楚他不想复仇了。
“你可以好好活下去啊,你可以好好活下去,你是个好司机,你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大家信赖你,你可以重新开始,选择你自己的生活,我这儿没有问题,我们可以随时离婚,你可以随时自由。”
明知道他也没放下,只不过不想复仇了,可陶映红依然逼着他做选择。
二选一,是逃避离开,还是两人一起继续?
他没有给出答案,但陶映红却看出了他的挣扎,临走前,她对他说的是“再见,嘉林好人。”
很讽刺的4个字,道尽了陶映红对王兴德的所有不满和怨恨。
她怨王兴德没接到女儿的救命电话,不满他对于复仇的迟疑。
可为何本该在丧女之痛里沉沦的更深的王兴德都已经愿意走出伤痛好好过活,陶映红却走不出来呢?
非常关键的一点,便是那首卡农铃声。
明明是很好听的曲子,却在无形中,成了“死亡丧钟”。
1点45分,是陶映红设定的爆炸时间,这个时间,是精确过的,是王萌萌的死亡时间,陶映红以闹钟的形式,在手机上设置了这样一道铃声。
选定卡农,极有可能是因为这道铃声也是王萌萌的手机铃声。
这个闹钟,每天都会在这个时间点响起来,不断地提醒着陶映红,自己是在这个时间失去女儿的。
整整5年,1000多个日子,“单曲循环”洗脑式的魔音,早就摧毁了陶映红骨子里仅剩的一点正常情绪。
王兴德在外面接触人,接触新的环境,没人跟他提自己的女儿,他能渐渐地走过伤痛,可陶映红不行,她早就封闭了自己,沉浸在女儿死亡的处境里,如何能走得出来?
结尾
王兴德跟陶映红夫妇,一个是货车司机,一个是高中化学老师,即便这样的组合看着有些奇怪,但看得出来,他们的三口之家其实经营的挺好。
可这样的幸福,在一夕之间被全部推翻。
女儿下车真相不明,网络暴力对他们的伤害,渐渐地侵蚀了他们的人生。
李诗情曾经问过王兴德,关于他女儿是哪一届的校友,王兴德只说她已经工作了。
可不是吗?
如果是按照正常的发展,王萌萌已经工作了,也许什么时候,还会给他们夫妻俩带回个男朋友,女儿长大成人,自己退休含饴弄孙,这样的期待,他们自然是有过的。
可这一切都像大梦一场,他们要怎么放下?
尤其是,猥亵并不是重罪,不会判重刑,那位眼镜男,不会在监狱里待太久,而他们是受害者,可最终却用了“加害者”的身份,才得到了女儿身亡的真相,最后夫妻俩只能在监狱里数着日子过。
这样的反差,让人意难平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