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每一段关系理解为一段神圣关系,那么需要关注的就是你可以从这段关系中学到一些什么?
很有趣的一个发现,今天约谈了一位家长,因为一些原因会觉得她实在是受害者模式太严重了。似乎提到的所有好意都会被她一次次挡回,甚至会觉得她孩子的情况也是因为她的固执偏颇与受害者情结。
然后想要负面共鸣这个人,表达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干嘛。这个在吐槽、抱怨的自己,看到她的信息在表达对“教育”的不满时的想要解释说明的自己。在那一刻似乎懂了,她是否是受害者我并不知道,而透过她,我看到了我自己变成了一个高段位的受害者。
受害与施害从来都同时存在,在我体验了受害,就开始想要加害。而如果我从来不是受害者,我是一切的创造者。
此刻在电脑前,写着这刚刚发生的一切,似乎一切都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我能做的就是创造,我收获了自己的礼物。如果我对固执、偏颇,甚至受害者没有了评判,那到底什么又是固执、什么又是偏颇、什么又是受害的。
如果我是那个“在”,任何一个身份或者特质无非只是我自己体验的一部分,如果我没有体验过固执,那么我不会知道这就是固执,如果我没有受害,我便不会体验到受害,而体验了又有什么呢?体验是让我看到的最好机会。这样想想,体验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