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趁着有心流,每天输出一篇文章,有的时候,一个观点,自己有感觉,就能一口气写很多,但清晰的记得第三天,我由于写的有点疲惫了,那天的文章纯属凑数。
写的文章,由于没有底气,都不会到处宣传,仅限于和姐妹们分享,请他们给我意见。
不过昨晚出去散步时,突然想到,在课程中的知识点,说不定也是我写作风格提升的关键点。
今天重点说说内在表象I.R对文章的影响,文章结构不在今天的探讨范围内。
”内在表象” Internal Represatation (IR) 的形成:
所有的事件➔透过Ad:VAKOG(五官)将信息收集
人的思维经过三个过程,受制于过去的限制性信念及经验
➔D删减
➔D扭曲及夸张(此时情绪在起作用,喜好厌恶….若是一个人带着情绪和你沟通,通常不是事实,带了很多判断)
➔G一般化(放大后,变成了概念,在下一次做成判断的概念)
➔人的意识受制于这三大过程
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传递自己的思想,从而引发他人思考或影响他人。
人们自我改变的规律:
从外相中看到与内相之间的联系,从而觉察到自己内心的B(信念)、V(价值观)、R(规条),从中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所以结合写作目的与人们自我改变的规律,文章的结构就应该适用于更改人们的内在表象。
为了更好的链接读者的内在表象,可以从AD着手,语言产生的根据机制---使用内在语言,来沟通人们的体验。
对于事件描述性的文章,如果能结合V眼、A耳、K触、O嗅、G味 来进行描述,那么根据内在表象的形成过程,文字及画面能很好的进入到人们的内在表象。
如果在根据DDG来进行盲点的指出,让阅读者觉察到曾经的人体过滤误区,这样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会对作者和文章肃然起敬。
在NLP里,灵性成长的一个阶段是:现实≠真相,所以,当我们每一次的分享、文章中,能找到现实≠真相的观点,并对观点进行VAKOG的描述,相信,就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思维冲击。
因为我们都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但现实却不一定是此。
对于我的文章,我准备把第四篇关于克服过山车恐惧的文章进行这样的改造,也期望到时能给我反馈及建议,让我做的更好。
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坚持做吗?也是源于我知道了幸福与快乐的区别。
快乐是愿望的满足,幸福是快乐的分享。
我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也希望能用一己之力帮助到更多的伙伴。这一次的学习时间持续最长,感悟最多,知识量最大,证书最多。
很怕自己由于时间和记忆的关系,把这些感悟、想法都遗忘,很看重和伙伴们的共同学习经历,所以,只有用有限的能力和水平,将这些都记录下来。
PS:
其实有觉察到自己对于此次课程的掌控欲,其实对于课程,技巧和工具是其次,对我来讲收获最大的是视角的变化。
让我多了一个视角看世界,多了一个视角待自己,也多了一个视角看待未来。
每次的学习,都会有感悟与收获,可以前的学习,以为学了就会了,回到家,两三天的学习就换成了一本本的笔记本。
一直以为自己的笔记做的不错,可直到这次复盘写文章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很多知识点都是知识,却没有记录当初的感悟,这样的学习就只是依葫芦画瓢。
所以,趁着有时间和精力,将每天的笔记进行复盘与整理,(其实没有整理笔记,都在看着金句进行感受表达),记录自己的收获。
也是提醒自己,需要找到更加高效,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复盘方式,不等不靠,收获由自己决定。
不过,一次的学习,不是要100%的掌握与复盘,就像教练对话一样,每次的课程能让我们有新觉察和新行动,就是一次成功的培训。
而这次的学习,让我都很意外,对于写作困难者的我,居然已经连续第五天絮絮叨叨自己的收获,不论品质,首先为自己的这一份坚持和改变点赞。
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我能你也能,同样,你能的,我也能。
每天看到自己的N+1,做到曾经认为的不可能的是,逐步找回我缺失的信心。
坚持21天,期待自己的改变。坚信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我不同的人生。
世界会因有我而更精彩,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