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299)】1943年,毛泽东50岁。
1943年11月7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会议决定调陈毅来延安参加七大,就此谈通历史和现在的一些问题,新四军军长职务由张云逸代理。11月8日,毛泽东致电陈毅并告饶漱石,指出:
我们希望陈来延安参加七大。如陈来延参加七大,并在此留住半年左右,明了党的新作风及应作重新估计的许多党内历史上重大问题,则一切不和均将冰释,并对党有极大利益。
陈来延期内职务由云逸暂行代理,七大后仍回华中,并传达七大方针。
为何此时让陈毅去延安?除了准备参加七大,陈毅与饶漱石之间发生了矛盾,毛泽东决心借机调处。
1941年1月20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 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 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由于邓子恢长期在安徽工作,饶漱石代理政治部主任。
5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东南局与中原局合并,正式成立华中局,同时成立华中军分会, 刘少奇任华中局副书记兼华中军分会书记, 饶漱石担任华中局副书记兼华中军分会常委。
1942年1月, 中央决定刘少奇回延安参加七次大会,由饶漱石同志代理中原局书记并代理新四军政委。3 月,刘少奇离开了华中。刘少奇走后,华中局与新四军的大权落在饶漱石的手中。
饶漱石很清楚,自己资历浅,缺乏党政军全面的领导经验,不得不向代理军长陈毅请教。 性情耿直的陈毅毫无保留地向饶漱石传授经验,指点迷津,对饶漱石热情相助。
陈毅以独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大部分干部在其周围。 饶漱石对陈毅产生了强烈的嫉妒之心, 时刻思量着打倒陈毅。
饶漱石排挤陈毅
1943年1月10日,为粉碎日军的“扫荡”,代军长陈毅、代政委饶漱石率领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由江苏盐城迁至安徽盱眙(今江苏)黄花塘村。这里成为华中抗日指挥中心和华中整风运动的中心。
1943年秋,华中局和华北边区根据地的整风学习进入高级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饶漱石觉得是排挤陈毅的机会。
饶漱石此时离开了军部。 他的理由是,自己学习了毛主席的 《关于农村调查》以后很受启发,要联系实际,做毛主席的好学生,到离黄花塘村40里外的大刘郢农村去调查研究。他让陈毅主持整风,动员干部们对领导提意见。 他临走时还布置干部:整风中意见激烈尖锐时,马上通知他。
陈毅按照原计划,在8月13日直属队领导人及司令部科长、政治部部长的会议,检查工作,向领导提意见。 座谈会在参谋处作战室进行。 陈毅动员之后,大家就发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发言越来越热烈,越来越深入,并且越来越集中。
政治部的干部纷纷讲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如何受到削弱,其焦点果然集中到兼政治部主任饶漱石的身上。 由于时间不够而大家发言的劲头却越来越大,陈毅不得不宣布第二天继续谈。
陈毅并指定政治部秘书长将大家的意见加以汇总, 整理成若干问题, 以便今后报中央军委研究解决。第二天的会议更加激烈 ,许多人言词是相当尖锐而激烈。
8月18日下午,饶漱石突然回来了。政治部秘书长把他根据大家的发言整理的材料送请审阅,饶说:“早知道了,不用看了! ”
由此开始, 饶漱石几乎每天都以相当多的时间找华中局和军部各方面的负责干部谈话。谈话中总是要说到陈毅 “反毛主席”(指1929年红四军那一次选举),说到陈毅一贯反对政治委员排挤书记企图取而代之,并紧密联系此次整风中动员干部们集中批评政治委员的“事实”。
这使一些负责干部误以为饶漱石是受中央之命来清算陈毅的老账新账的,都不免对陈毅心存戒惧,使陈毅孤立起来。 用陈毅自己的话说,当时他那里是“鬼都不上门”。
10月16日下午,军分会举行会议,先由陈毅作自我批评,然后大家提意见。 这事实上是由饶漱石煽动策划的一场对陈毅的斗争会。接着饶漱石便写了一份长达1500字的电报,报给毛泽东、刘少奇。
这份电报首先挑拨毛泽东、刘少奇和陈毅的关系, 接着歪曲和捏造一系列的事实,如说陈毅“ 以检讨军直工作为名召集20 余名部、科长会议来公开批评政治部、华中局及我个人”等等。
电报的结尾是 “但望中央速决定物色才德兼全的军事政治负责干部来帮助我们。 ”并说自己在德的方面“可保证无愧”。 (饶在11年后承认这是要中央把陈毅调走。)
饶漱石估计仅仅由他个人发电报给中共中央负责人还不够有力,便鼓动一些干部联名向中共中央打电报批评陈毅。
陈毅也向中共中央负责人发电报报告了事情的经过, 并着重检讨了自己随便说话等错误和缺点。但结尾是力求团结的:
“漱石、汉年和我3人之间, 思想业已打通,可保证继续顺畅为党努力工作。 ”
11月8号,毛泽东回电,要陈毅去延安参加七大。
12月25日,毛泽东关心从华中来延安参加七大途中的陈毅,并电嘱邓小平:
“陈毅同志到时,请告他可在沿途略作休息,以免过劳,大会要在四月后开。”
陈毅来延安反思
陈毅一见到毛泽东, 除要系统汇报华中抗战形势外,还有满腹委曲,急需倾诉, 那当然是 “黄花塘事件”问题。
毛泽东却给陈毅浇了浇冷水, 对他说:
“如果你谈三年济南战争的经验, 谈华中抗战的经验,那很好,我可以召集一个会议,请你谈3天3夜。 至于与小饶的问题,我看还是不要提,一句话也不要提。 关于这件事,华中曾经有个电报发到中央来。 这电报在,如果你要看,我可以给你看,但是我看还是暂时不要看为好。 ”
陈毅说:
“那我就不看, 华中的事也就不谈。 ”
毛泽东说:
“我欢迎你这个态度。”
于是陈毅开始给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写一份《1938年至1943年的华中工作总结报告》。
1944年3月15日,毛泽东致电饶漱石并转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分委各同志,肯定陈毅在内战时期与抗战时期都是有功劳的,未犯路线错误。电文如下:
“陈毅同志抵延,知悉华中工作发展情况,甚以为慰。关于陈、饶二同志间的争论问题,仅属于工作关系性质,在陈动身前两同志已当面谈清,现已不成问题。
中央完全相信,在陈、饶二同志及华中局、军分委各同志的领导下必能协和一致,执行中央路线,争取战争胜利。关于内战时期在闽西区域的争论,属于若干个别问题的性质,并非总路线的争论,而且早已正确地解决了。
关于抗战时期皖南、苏南的工作,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不能与项英同志一概而论。无论是内战时期与抗战时期,陈毅同志都是有功劳的,未犯路线错误的。如有同志对以上两点不明了时,请漱石同志加以解释。”
陈毅也向饶漱石和华中局、军分委各同志发了个电报。 电报在热忱地叙述了到延安后毛主席等对他的巨大教育帮助后,说:
“我自己对于如何团结前进的问题上, 我的某些认识上和处理方式常有不正确的地方。 由于自己有遇事揣测,自己又常重感情,重细节,不正面解决问题,对人对事不够严正等等陈腐作风, 这样于彼此协合工作以大的妨碍,……我自惭最近一年来在华中的工作尚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 这就是我到中央所获得的教训。 ”
结尾,他表示“七大后再回华中工作”。
这封电报经毛泽东看过,和毛泽东起草的电报一起发往华中。
饶漱石不依不饶
饶漱石收到电报后, 在第二天上午以他个人的名义给毛泽东回电, 整个电文所反映他的基本态度是“顶”。 电文主要一段如下:
“陈和我的争论,既非属于重大路线, 也非简单于工作关系性质,而是由于陈同志在思想意识、组织观念仍有个别毛病。 他对统一战线,对文化干部,对某些组织原则,仍存有个别右的观点。 对过去历史问题,存有若干成见,且有时运用很坏的旧作风, 这些陈同志来有隐约说到, 所以我去电欢迎。 但似乎尚欠清明, 故详告与你,以便你给他帮助。 ”
他还告诉毛泽东, 他另外给陈毅复电了。 饶漱石对毛泽东的电报尚且如此“顶”,对陈毅电报的复电就可想而知了。
陈毅正患感冒, 看到饶回复他的电文,顿时怒火中烧,提起笔来就给毛泽东写了封信, 马上派人送去。
毛泽东看过陈毅的信, 决定给他降温,让他通通气,4月9日便回信一封,给予开导:
“来信已悉,并送少奇同志阅看。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这点意见,请你考虑。感冒宜多睡,少动多食。余容面叙。”
4月10日,毛泽东看望陈毅,并说:
你现在在延安,你又不能回去,横直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将来你回去是可以解决的,主要是人家对你有误会,你有什么办法? 越解释,误会越大。
陈毅表示:
本来我的气很大,你这样一讲, 我也没有什么意见了。
陈毅思想一通百通
陈毅此后就在延安安心住下来,参加七大的筹备工作。
1944 年12月1日,陈毅致信毛泽东。信中说:
“你对湘赣部队的讲演,启发作用很大。在几年整风弄清路线原则之分歧后,作大度的自我批评,讲团结对外,这足以教育一切人,主张印发全党。华中的团结亦只有走此道路。”
“近来与许多人谈话,广泛阅读文件,似乎更感觉以前所见不免皮相,才知道处理许多问题疏虞之处甚多,别人的批评、反对,其中‘事出有因,查实无据’者有之,而自己过与不及两种毛病则所在多有。那种‘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的自己条条做到的态度,实在要不得。”
12月1日,毛泽东当天复信陈毅,信中说:
“来示读悉,启示极多,十分感谢!”“白区劳绩必须承认,你说得非常之对。还有‘南北’问题,南方党问题,久想讲,那天临时忘了,恐怕还有别的。七大讲一次,似有必要。一切不公不平之事,必须使之归于公平,以利团结对敌。有所见时,请随时告我。”
“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又随时准备修正错误,没有什么行不通的。每一个根据地及他处只要有几十个领导骨干打通了这个关节,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整个党在政治上现在是日见成熟了,看各地电报就可以明了。”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陈毅作为华中代表、华中和新四军代表团主任出席了大会,为大会主席团15位成员之一。在“七大”上,陈毅被选为中央委员。
党的“七大”胜利闭幕两个月后,中国人民就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央审慎地研究了陈毅的工作,中央考虑华中更需要陈毅,便由毛泽东找陈毅谈话。陈毅考虑到与饶漱石关系,不太情愿地说:
“回到华中,恐怕没有事做,不起作用。”
毛泽东宽慰他说:
“怎么不起作用?你坐在那里就起作用。”
陈毅高兴地说:
“既然你这么说,我这就回华中,请中央放心。”
解放战争期间的陈毅:
1945年8月25日清晨,陈毅同一批各大战区党政军高层负责人一道,搭乘美军观察组提供的一架道格拉斯型的运输机飞抵山西黎城。当他即将取道冀鲁豫返回华中根据地时,中共中央给华中局发了电报:
“陈毅同志昨日飞抵太行,转赴华中。陈毅态度很好,一切问题均谈通。分工:饶为书记及政委,陈为军长及副书记,其余不变。”
这样,在离开华中近两年之后,陈毅满怀豪情地又回到了久别的新四军军部,继续和饶漱石共事,直到全国解放,坐镇华东。
陈毅回到华东,有人问及他对毛泽东的印象,他说:
“毛泽东进步太大了,我是望尘莫及。”
参考书目:
《毛泽东年谱》
《陈毅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