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五六岁进贾府,深得贾母怜爱,与宝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是以宝玉对黛玉要较其它姊妹熟惯一些,既熟惯则亲密,既亲密则不免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黛玉在别人眼里可能“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但在宝玉眼里却是不会说“世贼禄鬼”这样混账话的心灵知己。
偏偏俗世有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世人皆喜欢,宝玉也有不能免俗之处,比如偶然想摸摸宝钗玉臂的念头,偶尔会有了姐姐忘了妹妹的时候。
周瑞家送一趟宫花,被黛玉逼问是不是剩下的才给她,以这个下人婆子多嘴势利的性格,怎么可能不到处散布黛玉苛刻之处。
小红和坠儿在亭子间讨论丢失的手帕,对于黛玉性格尖酸刻薄的指摘想来也是各处听来的。
黛玉多次背锅,平儿、熙凤和宝玉都会拿她挡事,甚至雪雁不肯借衣服给赵姨娘奔丧还谎称是紫娟姐姐代收着了,这锅赵姨娘肯定不会怪紫娟,一准儿怪黛玉小性子。
薛蟠带了各种土特产和稀奇玩意儿,宝钗收买人心给赵姨娘和贾环也送了一份,赵姨娘感激宝钗的同时,心里还不忘挤兑黛玉瞧不起他们。
王夫人不喜欢晴雯,其中有个原因恐怕是心理不喜黛玉,说那个有点像林妹妹的丫头如何妖娆,而且一定要置晴雯于死地。这是因为黛玉动不得,只能拿一个酷似黛玉的丫头来出出心头恶气。
金钏儿跳井死了,王夫人假惺惺要拿给黛玉做的新衣服给金钏儿装裹,却害怕黛玉忌讳,偏偏不说给黛玉听,说给冷血的宝钗。宝钗表现大度的机会来了,她说了一句毫无人性之语“金钏可能是到井边玩耍不小心掉下去死了”,而且就算是投井自杀,也是不懂感恩主子,故意让主子为难的,这样的奴才有什么值得可怜呢?王夫人本来还有一丢丢人性,这回让宝钗开解得彻底丧失了。
没有起码的人性,这是外表完美的宝钗最大的不完美。
然而世人何其愚钝,却偏偏赞许宝钗,诋毁黛玉。
黛玉被世俗逼到了无人接受的绝地,只有宝玉懂她惜她怜她,所以黛玉一次次要宝玉剖心明志。宝玉一次次发着毒誓,试图证明自己,却仿佛永远无法证明。
是证无证,是无心证。
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宝黛心路,尽在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