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蒋勋的说唐诗,说到盛唐和晚唐,讲到春江花月夜,李白的浪漫,李商隐的婉约,时代造就了诗人,比如唐朝经济文化鼎盛时期的李白,才能写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样不羁与洒脱;而晚唐的李商隐,经过了盛唐的绚烂,只能写“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样耐人寻味的诗句,风格迥异。
大唐由盛转衰,是因为安史之乱。一直想再重新读点历史,看看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755年12月--763年2月),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次叛乱持续近八年之久,给唐朝的经济和人口带来重大损失,国力由此滑坡。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经过精心筹划,认为举兵反唐的时机已成熟,于是发动所辖兵马及北方的奚、契丹、室韦等军队共计15万,号称20万,在范阳正式举兵反唐。为了激起人们义愤,他打着“奉密旨讨伐杨国忠”的口号,蒙骗所有将士为他充当马前卒。大唐帝国上空乌云密布,一场残酷而嗜血的战争即将开始!
安禄山在范阳城门阅兵时,李隆基还沉醉在华清宫内杨贵妃给他的温柔乡里,几天后当安禄山造反的消息被证实后,李隆基居然不相信。高力士作为李隆基的贴身宦官,他提醒唐玄宗,安禄山早有反心,并请皇帝早点定夺。而很多群臣听到安禄山造反要打进长安时,都惊惶失措。杨国忠此时得意洋洋,因为他曾不厌其烦地对李隆基说安禄山必反。当叛军攻克博陵(今河北定县)的消息传来,唐玄宗李隆基才下定决心,动用全国力量平叛。
随着土地的买卖和兼并日益猖獗,均田制也在悄悄瓦解。唐代著名历史学家杜佑曾说:“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哀之间。”作为大唐军事基础的府兵制也遭到了空前的破坏。而府兵制最大特点就是无论粮饷、兵器都要自备。现在均田制已破坏,府兵无力承担兵役,不得不逃亡,这都为安禄山起兵反叛起到了客观上的促进作用。
今天先看到这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