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观摩实习报告
一.成都观摩实习所见
11月6号上午七点,我起床洗漱后,把昨晚打包回来的豆腐热在锅上,然后进屋擦脸,收拾。背了包,装了一个水杯,就下楼了 。
在路边等车,因为意外迟到了。我在路上给杨老师发微信告诉她可能晚到一会。她回复我:没关系,今天远足去公园。
到了幼儿园所在的小区,我看表8点36分,开始找2期2棟103,当我找到门牌的时候,隔着入户花园的栅栏门,透过厨房的窗户,看见一个短发的,五十岁左右的女士在忙些什么,看到我之后,她边招呼边出来给我开门。我以为这是杨老师,其实后来确认这是杨老师的大姐,在这里做生活老师。(因为看过微信上的照片,看着像,我喊她杨老师,她也答应了)当我准备放下书包,随她进门时,她说:杨老师和孩子们出去户外了。正在这时,小区的辅道上有个人正在朝我们招手,杨老师的大姐给我说:那就是杨老师,你跟她去吧。
我背上包,道过谢把门带上,就朝杨老师的方向跑过去。杨老师笑盈盈的站在那里等我,身材纤细,穿了一件灰色的羽绒服/红色的绒裤,还带了一顶白色的帽子,粉色的围巾。看着比我要怕冷啊,我上前跟她握了握手,手比我的还凉,手也很小。我自我简单介绍了一下,然后我们开始随着路往前走。这是一条市政绿化的道路,出了小区,左右两边都是绿化带,小树林和很大面积的绿草坪。路上听她简单介绍了他们的园。他们从2013年开始第一个班,到现在6年的时间,已经是比较有自己节奏和氛围的一个园了,现在园里两个班,26个孩子,4个带班老师,2个生活老师。这六年只有一个老师因为家庭原因离职,其余的老师都在园里工作。
走到一个小桥边上,看到一群孩子和几个成人在休息,她们在等我们。正在我们和孩子们打招呼的时候,旁边一辆车停下来,司机是位妈妈,她和杨老师相互打招呼,车也停了下来,才知道这是送孩子的家长,杨老师打开车门,张开双手:“**,早上好”,车里的小女孩伸开双臂扑到杨老师的怀里,小女孩扎着一个朝天辫,就像一个喷泉一样顶在脑袋上,非常可爱,说这奶声奶气的四川话(很多我都没听懂)杨老师抱她下车后,妈妈也下车了,从后备箱取出孩子的背包和水壶,交给杨老师,然后抱起自己的孩子道别,孩子也很自然开心的抱抱妈妈,准备再投入杨老师怀抱的时候,被妈妈又是一阵猛亲,小女孩咯咯的笑着,杨老师拿着书包将水壶放进去,然后拉着小女孩和妈妈告别,向大伙走过去。小孩子和大人看到我们走过来,有的和杨老师打招呼,有的和小女孩打招呼。杨老师向大家相互介绍之后,才知道,这几个成人都是老师,孩子们是两个班在一起出发,走不同的路线。我被安排和明慧老师的班。明慧老师是一个小巧灵动的小姑娘,穿一个粉色的风衣,带着一顶白色的渔夫帽,说话和杨老师一样,软软糯糯,嘴角一直挂着微笑。这个班上有16个孩子,其中6个男孩,10个女孩,最小的两岁半。在从桥头分开路线出发时我数了一下,当时是9个孩子,后来陆陆续续有妈妈送孩子过来,有开开心心和妈妈告别的,也有哭着不让妈妈走的,那个哭着的是一个小男孩,像一个猩猩一个挂在妈妈的脖子上不松手,边哭边说:妈妈,一起去。杨老师抱了,没抱动,明慧老师上去抱:**,可以和大家一起走了,妈妈下午会很早就来接你。和妈妈再见吧。然后转身给妈妈说:**妈妈可以和**说再见了,下午要早点来姐**哦。然后抱着小男孩小跑来追我们了。小男孩也不挣扎,哭腔说:妈妈下午早点来。当孩子们慢慢多起来,成人的打扰不再时,孩子们自己两两组合,有的拉着小拖车,有的拉着小一点的孩子,匀速沿着一条人工河道走了半个多小时,再看刚才哭着离开妈妈的小男孩,早已和另一个小男孩开心的拉着托车,边走边聊边比划。然后绕着一个湖走到一片开阔一点的绿地,孩子们一直保持着最初的组合,照顾着各自的拖车和小孩子。到了熟悉的地方,他们才松开手,像一只只小鸟一样飞了出去。
这是一块有一百平米左右的草坪,其间有小石块拼成的图案。周边种了一些木芙蓉,开的花很漂亮,还有一些其他的树和灌木。孩子们飞了出去,有的在追逐,有的在捡树叶,有的在拉着手聊天儿。老师们开始各自准备,明慧从拖车里拿出两块地垫,是那种防潮垫,但是上面被精心的用绒布加了一层,看起来很温暖的样子,一块淡粉色,一块淡蓝色。四个拖车里,都是上午点要用的东西,两块餐垫,两瓶水(用来洗手的)一个保温瓶,装着打好的米糊。一个保温桶,是家长带来的点心。还有一个大的容器,里面装了一块餐垫,十几只小的玻璃杯,一个手帕。另外一位老师,帮孩子们把书包卸下来,放在一边,组织孩子们喝水,摸孩子们的脖子,有点热的,给脱件衣服或者垫汗巾。这时候才看到孩子们的书包里,一般都是他们的水杯和汗巾。自由活动一会,十几个孩子们都喝完水的时候,老师们一起轻声唱起歌,孩子们开始晨圈(早上好呀,亲爱的太阳。。。。。。)整个晨圈温和却有节奏,孩子们跟随着老师一起唱,一起做肢体活动。晨圈结束后,老师轻声唱起了洗手的歌,有两个孩子飞跑到明慧跟前,一个从她手中拿了一个水瓶,一个从她手中拿了擦手毛巾。后面来的孩子开始自己排队,拿水瓶的小男孩把水瓶翻过来拿,挤压之后,水从瓶子里被挤出来,排队的孩子接着水洗手,洗完去拿擦手毛巾的孩子那里把手擦干,然后到地垫旁,脱鞋然后坐在垫子上。这样的方式很节约水,两小瓶水,16个孩子,4个成人,洗干净手完全没有问题。
接下来,副班老师坐在垫子长边的中间,等孩子都坐好后(小的孩子由老师抱在怀中),开始打开包裹着大容器的布袋子,取出餐垫,铺好,用双手把垫子抚平,然后拿出玻璃杯,一个一个放好,摆整齐,整个动作不慌不忙,像一个茶艺师在准备茶器一样温和而富有节奏。接着,她打开保温瓶,往杯子里倒米糊,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和老师都看着她的每一个动作,当米糊的香味随着热气飘出来的时候,有孩子说:好香啊~ 也有孩子咯咯的笑了,老师也笑着说:是很香啊。接着,大家又继续安静的等待老师分完米糊。看到老师盖上保温瓶的盖子,老师们和孩子们一起双手握于胸前,开始轻声感恩。感恩结束,将握于胸前的双手打开并拢,呈捧着的状态,老师开始给大家分发米糊,我也学着孩子们的样子,捧着双手等待,这个时候,老师将第一杯米糊,放在我手上,温和的说:第一杯我们先给客人吧~我小激动一下,跟大家说:谢谢大家。孩子们没有太大的反应,老师们点头微笑着看着我。一杯一杯的米糊从我开始分发给大家,其他在等待的孩子和老师一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捧着双手安静的期待着自己的那一杯。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喝完杯子中的米糊,有的孩子请老师再盛第二杯,有的孩子自己把喝完的杯子放在餐垫上。等所有的孩子喝完,把杯子放回到餐垫上之后,老师开始把杯子一只一只的放回到大容器(像一只小桶),明慧老师这个时候用另外一只毛巾给一些孩子擦掉嘴边的米糊。**老师开始边打开保温桶,边说:看看**妈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点心,感谢**的妈妈给我们准备食物。她用筷子夹出一块,原来**妈妈做了韭菜煎饼,煎饼是一块一块的切好的,老师不紧不慢的分给大家。吃东西的时候,很安静,偶尔又小朋友说:很好吃。真香。
这个时候我看表是十点十五分。
吃完点,老师将所空的保温瓶/保温杯/小桶按原来打开的顺序放回去,不紧不慢,一个一个放在身后,这个时候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唱:我们大家一起来,一起来,听听你的工作,听听你的工作。 老师开始分配:**和**收蓝色的餐垫,**和**收粉色的餐垫,**和**把我们的餐具送回拖车......没有分到工作的小朋友去背上自己的书包,我们准备回家了。
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开始分头行动。很快把工作做完了,开始往园里走。
和去程一样,回程小孩子们照顾着拖车和更小的孩子,路上没有乱跑,没有掉队,不快不慢。回到园里的时间是十一点二十左右,孩子们没有排队,却不急不慢的有序回到园里,靠墙放好拖车,依次去脱鞋换鞋,明慧老师已经先进去了(准备偶戏),门口留下了另外一位老师和杨艳老师。杨艳老师在帮助最小的孩子换室内鞋,另外一位老师偶尔用手拍拍孩子的肩膀提醒孩子换鞋,或是用双手把孩子推送到门口,带到相应的位置,不拖拉,也很少用语言提醒。我跟着换好鞋,看着孩子们比较有序,就很自觉的排到队伍的最后,跟着进去,这时候生活老师也加入到迎接孩子归来的事情中,换鞋/洗手/上厕所/喝水,16个孩子,没有打闹的,乱跑的,或是拖拉的,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节奏,流畅的跟随做事,感觉像传送带一样,孩子们自己滚落进来,自然而然。四个老师会帮助偶尔耍宝的小孩子,开心跑出去把沙袋搬起来,准备从高的地方扔下去,老师从他手中拿下沙袋,用双手握住他的手,眼睛看着开心:开心,现在我们去洗手。然后用双手推着开心走向洗手间。
这个时候,我大概参观了一下他们的园。一进门是餐厅客厅的位置,餐桌由三张小木桌拼起来。左手边是孩子们挂衣服的地方,两排。每个挂钩上都有手绘的图案加以区分。左边的角落是一个布置精美的四季桌,金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右手边是厨房,厨房不大,两个大的架子上放着各种厨具。客厅的部分是孩子们自由玩耍的场所,客厅的右边有一个走廊,走廊边上两个房间,两个卫生间。主卧室是孩子们的睡觉房,放了八张上下床,客卧是老师的办公场所,柜子里是手工的材料,还用了一个大的架子来放手工材料,从客卧出去是一个小的户外庭院,很小,一个大概8平米的沙坑,中间还有一棵树。一个秋千架。
上完厕所,洗完手,喝完水的小朋友开始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偶戏要开始了。偶戏的场所就是这个房子原来的客厅,在孩子们回来之前,生活老师把所有的小椅子呈半圆形摆好,每个小椅子上都有一个手工做的小棉垫子,看着就非常的温暖柔软。有孩子坐在位置上的时候,老师们开始轻声唱歌,当所有孩子差不多坐好的时候,明慧老师缓慢认真地擦燃火柴,点燃蜡烛,将火柴棒放在一个小杯子,让它熄灭。
明慧老师盘腿坐在一个一平米左右的垫子上,腿上盖着丝绸,这些丝绸呈渐变色,看上去像有两座起伏延绵的山,凹进去的地方有一个小框,里面装着萝卜。在丝绸的边沿,还放着一些小人,代表着村民,还有一些小的摆设物,代表着村庄。一个立体生动的小型布景在孩子们换鞋的时候明慧老师就准备好了。
偶戏中,孩子们安静专注,开心有点坐不住,杨艳老师离他最近,先用手示意他坐好,没有用,就立刻起身将开心抱在怀里,一起听偶戏。开心试图挣脱,杨艳老师有点力不从心就交给了另外一位老师。另一位老师将开心抱在怀里,轻轻摇晃,等他安静了,一起开始听偶戏。我也很快被明慧的偶戏吸引了。
12点05分偶戏结束,明慧灭烛后。老师们唱起歌,拿上各自的椅子,搬到餐桌前准备就餐。有小孩子来分发餐具(碗,勺子,餐巾,)一个大的孩子把餐巾放在每个座位的桌子上,小一点的那个孩子把勺子放在餐巾上,另外几个孩子分别从厨房端出盛好的米饭、菜分别放在三张桌子上。餐前感恩,开始用餐,每个桌子上都有一个老师,老师给孩子们先盛汤(西红柿蛋汤,西红柿切了很小的丁,味淡),喝完后开始盛饭菜,菜(冬笋胡萝卜豆腐皮丝/炒青菜)会直接盛好,吃完再添。吃饭相对安静,没有孩子说话聊天。小五和小柯说了话,被调整了位置,坐在离厨房近一些的地方。
吃完饭是孩子们分配工作的时候,每个孩子把自己的碗送回,洗好,老师根据孩子情况让一些孩子先进睡觉房,然后没有让进睡觉房的孩子自己来选择做哪项工作。帮助擦碗,扫地、擦地、擦桌子等。这个时候半天的孩子会有家长来接。老师和孩子都有事情干,我好像就没有可帮忙可插手的。于是我去睡觉房看明慧的工作,我进去的时候,先进来的孩子们已经在脱衣服了,比较安静,窗帘已经拉上,房间开着灯,我被明慧老师安排在一个孩子的床上。孩子们陆陆续续干完活进来了,很快,但是先进来的孩子已经安静的躺下了。偶尔有很轻的说话声,明慧请小五关灯,房间一下黑了,像一下到了夜间。看了一下时间,12点52分。
下午午睡起来是三点左右,我睡的很好,跟着孩子们一起起床,喝水之后,发现老师已经在做手工了,这是他们的自由时间,就在之前讲偶戏的地方。孩子们各自成为小组合,玩儿着,今天的主题活动是画画,用蜡块,孩子们自由参与,画完了之后,老师会给他备注上日期和姓名,帮他们收在各自的画袋里。画袋是用湿水彩的纸做的,封面上也有好看的手绘。快到4点的时候,杨艳老师来了,一会跟我说一起出门吧。老师们一起唱歌,感恩,然后就开始吃下午点,下午点是米糊和杂粮馒头,然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拉了再见圈,大家一起拉着手,然后由老师来说:##和**可以拉手走了。然后这两个孩子一起拉手去换衣服,穿鞋背上书包出门。杨艳老师在门口等他们。我以为一天结束了,也背上了自己的书包。结果,大家一起出门,走到了一块绿地,有草坪有树林。属于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大家把书包一字摆好。就放飞出去了,立刻变成了欢快的小马,爬树的爬树,挖土的挖土,追着跑着玩儿。杨艳老师说,每天这个时候家长就有来接的,最晚到五点半,我们都在这里,接的早的接,接的晚的也有个时间。。
紧张而有序的一天要结束了,被邀请到杨艳老师家中吃饭,还一起做了手工。从工作聊到生活,从孩子聊到家庭,杨艳虽然身体孱弱,但是内在力量让人感受到温和和坚定。
11月7日上午8点40,我到了三月老师所带亲子班的园里。这个时候的三圣乡还是安静的时候,连推开木门的声音都很清晰,我一进门,厨房的阿姨就热情的招呼我,清雯老师已经在厨房为上午点做准备了。我走进教室,三月老师正在整理毛线,她最近在织一件毛背心,打完招呼后,我继续她给我安排的没有完成的工作-----缠毛线。边做边聊天,大概问了问我去光之家的情况,聊着聊着就聊到家常上去了,家里的吃喝拉撒,孩子等等。
九点多,第一个孩子来了,是六六和妈妈一起。这个孩子两岁11个月,个子小,跟三月老师已经快半年了。六六进来换鞋后就跑过来跟三月老师抱了一下,然后就去娃娃家玩儿了,六六妈妈自己拿出来她的手工-----用毛线在麻布上绣花。也加入到我们闲聊拉家常的行列中来。我怕自己话多,带跑课堂节奏,后来发现,她们本身的聊天内容就是拉家常。这家的孩子,哪家的孩子,亲戚的,朋友家的,小区里的,各种孩子的各种表现等等,反而是我不停的看时间, 怕错过去给清雯老师帮厨的时间。快十点的时候,最后一个孩子一明来了,自然融入孩子玩耍的行列,一明妈妈也没有任何的因迟到引起的拘束,也是自然融入到做手工的行列中。三月老师继续带着家长拉家常。聊天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孩子,房价,留学,家长里短。这个场景,你想象一下隔壁阿姨们边打毛线边聊天就行了,期间,孩子们自己玩儿, 偶尔冲突,三月老师会停下来,看妈妈怎么解决,如果觉得不妥,会简单一两句告诉妈妈怎样会更合适。
十点十分,上午点,清雯已经准备好所有的东西,和三月老师一起唱歌,妈妈们带着孩子一起收玩具,去上厕所、洗手。三月老师洗完手等小孩子们出来,就开始晨圈。晨圈结束,三月老师拉着一串人,带到位置上松开手,坐在自己位置上以后,我和清雯老师给大家备餐,今天的上午点是红枣米糊和煮板栗、巴旦木。大家一起手指谣。感恩。妈妈和老师做,孩子模仿。吃点的时候,小点儿的孩子还需要妈妈的帮助。
十点半是户外的时间,三月老师拿出大家的木工半成品,大家各自拿自己的作品开始琢磨。我也继续打磨我的木块,经过上一次的努力,快变成一颗光滑的蛋了。孩子们在户外玩儿他们的,最小的两岁三个月,缓慢、安静,妈妈们相对与孩子,更加的活跃,边兴趣盎然的做手工,边热烈的聊着各种天儿。三月老师是话题的参与者,偶尔发表一下话题中有关孩子的建议。
十一点半,三月老师让大家放下了手里的活,说:到时间了,我们要听故事啦。孩子们立刻往妈妈这里聚拢,妈妈们还意犹未尽的磨木头。一明妈妈显然还不想放下,她说:这活还真会上瘾,我快把我的勺子磨出点样子了,再等等。三月说:到时间就放下,也是对意志力的考验。一明妈妈笑着点头,赶紧将手里的工具和木勺放回到工具袋里。
三月老师边唱歌,孩子们洗手、喝水。然后到了讲故事的地方。这里是清雯老师提前做的准备,她把椅子放在一起,呈半圆形,妈妈和孩子坐在一起,围绕着三月老师。点烛-故事-灭烛。故事很短,带着肢体动作。在孩子们坐得住的时间内完成,氛围安静祥和。孩子们也呈现出专注和好奇的状态。
11点37,餐前感恩,开始吃午饭了。红薯米饭,紫菜蛋花汤,韭菜焖土豆,西葫芦炒肉片,炒青菜。和上午点一样,大家各自自己吃饭,会聊天,氛围比较轻松愉快。没有特别的规矩和指点。
12左右,大家一起收碗,孩子们在妈妈的帮助下洗碗,洗手,然后换鞋离开。在洗碗的时候,老师们开始轻声唱歌。六六吃的慢,用四川话说:妈妈,都唱歌了,我还么有吃完。很有意思的一句话,其实背后是老师、家长一起给孩子用半年时间建立起来的生活习惯。
!l�+�5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