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焦虑的根源 与儿子共读书共成长——读

焦虑的根源 与儿子共读书共成长——读

作者: 笔若莲花 | 来源:发表于2023-11-20 17:06 被阅读0次

    书名:认知觉醒   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作者:周岭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次:2020年9月第一版 2023年6月第46次印刷

    原文:p14

    第二节

    焦虑:焦虑的根源

    焦虑之战

    36岁之前,我过得很混沌。36岁是“警醒元年”,惊醒之后,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油然而生,内心迫切希望发生变化,毕竟无论个体还是群体,人类的安全感都来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独特优势:或能力,或财富,或权力,或影响力。

    但一阵忙碌之后发现自己根本无从下手,也没有看到任何变化与转机,那种对独特优势求而不得的心情……

    我的阅读心得:1.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有一天在午夜突然醒来,想到了未来,平淡的机关工作,感到茫然无措,猛然坐起来,自己觉得在浪费时间,和浪费生命,亦或是自己没有方向与着眼点。呆坐到天亮,这个情景一直牢记。但是行动并没有大的改观,其实那不是觉醒,那是睡醒,主要是认知不到。如果那时候的认知提高了该多好啊!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没有高人指点(这也是自己极大的缺点,没有与任何一个身边的高人主动深入持续请教过),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方法。

    我的觉醒元年应该是201某年,在看了那么多的书之后,李笑来的《新生 七年就是一辈子》就如那根被点燃的导火索,一下子就让我非常直观地知道了认知的重要性,知道了一定要随时更新自己,也知道了方法论,随之而来的是注册某平台号,然后发现了简书。

    儿子,你的觉醒元年,我和你妈一致认为是你大学毕业之前那年吧,毕业论文、就业这两件大事对你的压力很大,也让你认真审视过去、现在与将来,我们也感觉到了你的变化,之后的交流与做事,我们知道儿子真的长大了。

    原文:p14

    好在网络时代来临了,我发现各路能人现身网络,也有很多和我一样希望变好的人出现在各个社群里,我看到了一些希望,于是跟着报了很多课,买了很多书,希望能立即改变自己。特别是每次收到书的那一瞬间,我总会产生一种好像已经拥有这些知识的错觉,但事后才发现,读书的“艰难”与买书的“惬意”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

    为了缓解焦虑,我开始不自觉地求多、求快,结果又陷入了只关注阅读量的低水平勤奋——每本书都读得很快,回头却发现什么都没记住。

    我的阅读心得:这一段也是我喜欢本书、敬佩作者的原因之一!

    我开始再次集中精力看书是201某年的9、10月,第一本是《沉思录》,而将阅读重新列入每日计划,尤其是早晨5点钟开始,则是源于201某年4月9日早晨五点半,阅读范曾的《国学开讲》的第17页:“每天早上五点钟,万籁俱寂,我会走进书房,我可以看康德的哲学和《柏拉图全集》,也可以看中国古典的历史文化书籍,我感到这是一个跟中华先贤和西方文化邂逅的最妙的场所。我感到天地是那么辽阔,因此心灵为之一振,我每天都有这样的感觉。”这句话好像是专门给我说的,于是,我马上行动,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看书,一直坚持到现在,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又看到21页范曾70多岁了还背诵《离骚》全文,我开始背诵《离骚》。由此开始了两年多的国学专题阅读,包括各种国学经典,以及余秋雨、蒙曼等,听书与阅读纸质书,在附近的半价书店买了很多的国学书籍。某年春节期间电视台开始播放《中国诗词大会》,我又开始背诵中国古诗词,背诵了那么多,包括现在还经常背诵的《道德经》《离骚》《春江花月夜》《琵琶行》《长恨歌》《滕王阁序》等,你妈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还想去诗词大会海选?我说一是喜欢,二是不能让脑袋空下来,三是学习国学的一部分。儿子我应该是跑题了,那就踩刹车、打转向。

    大规模买书是在201某年双十一,一次网购了近2000元钱的,是以前积累的预购书目中最想买的部分,总体质量还很高,就是尚有很多没阅读。

    读了很多,速度也非常快,最快的时候三天读两本书(小说),却与收获不成正比,该用的时候感觉脑袋发空,什么也没记住,最主要的,是没有体系,没有清晰的脉络,很多知识都是孤零零的,彼此没有关联,典型的:“吃了吗?吃了,什么味道?不知道!”焦虑油然而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焦虑的根源 与儿子共读书共成长——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rv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