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华为与思科

华为与思科

作者: 阿卓的读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6-22 22:06 被阅读0次

    通信行业有两个龙头。

    曾经的龙头叫思科(CISCO),现在的龙头叫华为(HUAWEI)。

    思科与华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共同的地方让两个公司先后做到了行业第一,不同的地方让华为超越了思科,成为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IT公司。

    思科与华为共同点在于有一位相当牛逼的CEO。

    好的CEO对于大企业来说相当重要。

    思科是做路由器起家的。当初两个创始人在斯坦福工作的时候,要在计算机上写情书,但是大学里不同部门不同系之间用的网络设备五花八门,什么网络协议都有而且互不兼容。于是两人干脆发明了一款可以支持各种网络服务器、各种网络协议的路由器。这就是思科公司赖以生存的多协议路由器。

    路由器

    两个创始人创办思科之后,等思科上市成为亿万富翁,就养老退休了。执掌思科的是钱伯斯。这位多次获得最佳CEO的牛人给思科带来的是比创始人更加的深远的影响。

    钱伯斯不是技术出身,但是非常具有商业眼光,平易近人是他的标签。首先,他通过总结IBM的失误之处与王安电脑的失败教训,得出良性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很重要。所以他把公司的组织结构从工业时代层级分明的树状结构,变成了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有啥好处呢?一是上下级和不同部门之间沟通路径比较短,二是部门壁垒低,便于合作,三是组织架构灵活,便于随时终止市场前景不好的旧项目和开展有潜力的新项目。这个组织结构的变更很大程度的增加了管理上的灵活性,被很多IT公司给学了去,至今还是商学院的经典案例。有了灵活性的保障企业活力得到了飞速提升。仅仅用了16年,思科就成为了硅谷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2000年)。

    一般公司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持续发展就成了一个问题。一个公司的早期员工肯定都是些能力很强的人,等公司壮大之后要么离职自己搞创业,要么默默守成,积极性成了一个问题。

    思科不一样,钱伯斯采取了一种宽松的内部政策。要是有员工想创业,而公司又看好他的东西,那么就甭到外头折腾了,就搁这思科内部,思科给你投资。等你创业成功了,那么作为投资者的思科,就有优先收购这公司的权力。这个有点像现在大学的孵化园,给你钱给你地方鼓励你创业,但是成果我有优先享有的权力。

    靠着这种方式,思科可以不断的发展新业务。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新技术。提高技术门槛的同时,也间接的阻断了一些竞争对手的出现,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思科敢于这么操作也是得益于自己产品的自信。因为这些员工出去创业的发明,往往比较单一,必须应用于现有的网络通信系统或设备中,思科又是这一行业的老大哥,所以这些公司的产品往往最好的出路就是卖给思科,思科才不担心这些小公司未来翻了天。华为也是一样,曾经的CTO李一男和一些海思早期的员工离职创业,想和老东家竞争却无法成功,也是这个原因。

    华为也有一个牛逼的CEO---任正非。

    华为成立于1987年,只比思科晚了4年。

    华为的起点高,并不是说华为的技术有多牛叉,而是任正非定的高。九十年代的中国技术是十分羸弱的。当时的邮电部(现在工信部的一部分)下属的一些研究所还在和AT&T等跨国公司洽谈二流技术的转让引进的时候,任正非就已经把目光定位在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在1994年,华为就研发出了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程控交换机。并且在获得邮电部的认可之后,华为的产品逐渐站稳了脚跟。

    发展壮大的华为并没有只着眼于国内。1998年,任正非从IBM请来了大批顾问,将公司打造成信息时代做事桂法的国际化企业,迈出了后来成为国际化大企业的关键一步。

    也有很多公司请了外国顾问来帮忙找寻本公司的问题,但没有哪个公司来的比华为深刻。一般公司与外国顾问的接触时间很短,华为则是花了数年时间,而且这些来自IBM的顾问是直接在相应部门担任要职,自己的干部则是给他们打下手。阵痛期是有的,但是益处多多。华为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研发管理上,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这给后来成长为能与思科比肩、最后超越思科成为通信行业龙头的华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足以说明任正非是一位既有远见卓识又能付诸行动的CEO。一个好的CEO对于企业有多重要?这件事上不言而喻。

    经过改革的华为可以更加适应国际规则下的国际市场。为啥适应国际规则很重要?有些企业,在本国占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比如说某企鹅。但是放眼国际市场,占有率与国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甚至不能给予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竞争威胁。因为这些企业不适应或者说不愿在国际规则下竞争。任正非不愿意做一个“窝里横”的人,他愿意按照国际规则做事情。事实上华为也证明了,按照国际惯例和规范做事情,中国的企业也可以和任何国外牛AC公司竞争。

    不过话说回来,身处中国的地域优势也是华为超越思科的一个必要条件。

    那就是“中国制造”。简单来说,一个原本只能在北美和欧洲生产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过度到日本和韩国,进而落脚于中国。欧美公司能赚钱的时间只有从美国到中国这一段时间---过去这段时间可以是几十年,现在就只有几年。一旦一种产品可以中国制造,那么它的利润空间就会被急速压缩。华为与思科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即使思科能够开发出更新、性能更强的产品,但在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华为压窄了之后,扣除研发、市场和管理等费用,思科已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的研发。而华为不一样,由于成本较低,依旧可以保证研发的可持续性。此消彼长之下,华为超越思科是一个必然。

    这是华为与思科的第一个不同。

    第二个不同,是关于新的成长点。

    关于市场占有率有那么一个定律,叫诺威格定律。是由Google研究院前院长彼得·诺威格提出的。大致是说当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后,就不要在指望在市场占有率上翻番了,必须寻找新的、相同规模的市场。

    2003年互联网泡沫之后的思科,就面临这个问题。此时它占据世界网络设备市场的半壁江山,即使它把市场全给占了,也无法让公司再成长一倍。到了今天,华为与思科一人占了一半市场,同样面临诺威格定律的威胁。

    寻找一个相同规模的市场谈何容易?华为与思科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当你使用搜索引擎检索关键词Huawei与Cisco时,搜索结果就能告诉你两者的道路究竟有何不同。

    检索Huawei时,出来的全是智能手机相关的讯息;而检索Cisco,出来的则全是网络相关。

    谷歌搜索Huawei 谷歌搜索Cisco

    思科的选择是步入互联网电话市场。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网线打电话,叫VoIP(Voice over IP)。为此还收购了这个领域颇有名气的公司Linksys,成功进入到了固定电话设备的市场。有趣的是,思科给这种基于IP的电话注册了商标,叫Iphone(大写的I,小写的p)。这就和后来苹果推出的iPhone冲突了呀,最终苹果从思科手上买下了iPhone的名称。

    不过前面说了,要解决诺威格定律,必须要找到与原有市场相同规模的市场,而固定电话显然不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市场不断萎缩,无法支持思科的增长。

    而华为要幸运的多,也要有魄力的多。幸运在于华为遭遇诺威格定律的时候,恰好是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魄力在于它居然敢跨行业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制造网络和通信设备,与制造智能手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看似都属于IT领域,但是后者要比前者复杂的多。

    制造网络和通信设备,因为有通信协议在,照章办事即可。可智能手机不一样,用户体验永远在首位。你手机性能再好,功能再多,价格再便宜,只要用户体验成了一坨翔,就不太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譬如小米、锤子之类的品牌,起家都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有用户体验很好的操作系统。

    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经到了第二的位置,而且华为手机的风头已经完全盖过了它是通信行业龙头的这一事实。现在华为还涉足了的PC行业,给这个本是一潭死水的市场带来一丝活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为与思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tq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