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问我,你坚持每天五点早起练习声音到底累不累啊?人又不是机器,是什么原因让你如此自律?
自律与懒惰仅在一念之间,我能做到严格自律,无非就是以下原因:
1.环境压力逼迫
2.自我危机感
3.自己渴望成功的程度
4.自我转化负能量
归根结底就是自我价值和自我追求不同,C罗今年32岁了依然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和他的个人追求有很大的关系。
大道理谁都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就是不能做到呢?追溯根源,是你想错了也做错了。
一.表征性启发: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现在是一个信息严重过载的时代,我们逐渐成为了科技的“奴隶”,所以时间管理才会被这么多人所追捧,大众特别佩服那些能够自律,长时间坚持去做一件事情的人。
各种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精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在各大平台不断的传播,每个人仿佛找到了“解药”,也找到了速成的方法。
可是越学越焦虑,越学越迷茫,越学越找不到方向。下载了各种时间管理APP,但是却很少真正的使用起来。
认识一件事物,做出某个决策,是遵循着“由客观事物的表层开始,继而深入到事物内部,发现其内含的规律”这一必然途径,衡量一个人判断与决策水平,恰恰在于个人是否能够“继而深入到事物内部,发现其内含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极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真正发掘事物的本质——这是心理学发现的一个普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表征性启发。
当你看到别人每天凌晨4点30起床,坚持天天写作,最后年收入几百万。
准备跃跃欲试,报了各种写作培训班,幻想着自己的作家梦,可是坚持了一个星期就彻底放弃了。这是为什么呢?
表征性启发的重要特征是就是根据直接接触的信息或事件,再与自身的经验中的典型信彷或事件进行匹配,当这两个的相似性或匹配度较高时,人们就会依据经验得出直接的结论。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每个人的能力和诉求都不尽相同,真正能做到每天日更几千字的人,别人是指望写作生存的,而你有本职工作,写作只是你的兴趣爱好。
述求和内在驱动力能一样吗?很多人总是单纯的认为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人脉资源一样吗?知识储备相同吗?经济压力相同吗?
当你每天被孩子,房贷,各种生活上琐碎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的时候,你还能向别人一样跑步,阅读,学英语吗?
当你半夜三更还在为工作的事情弄得疲惫不堪的时候,你还能做到早睡早起,成为一个严格自律的人吗?
所以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想自律,都想实现财富和时间自由。制定了很多不切实际的计划,又得不到执行,开始不断自责自己。
我们的每天都会运用表征性启发来对事物和人进行判断。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过程中,形成对外界事物的初步认知和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智反应能力,知觉、记忆、想象等心理能力是截然不同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才能循序渐进做到自律和高效工作。
二.心理定势:什么困住了你的思维?
我们很多的决策错误都是由于定势思维引发的——克服这种影响对大多数人都是一个必要的功课。
心理定势往往是我们难以察觉到的,上个月我爸过来住了几天,他看到我每天5点早起练声,问我练那玩意干啥?
我告诉他,五年之后我想成为中国知识界声音最好听的人。他埋汰我说:“你可拉倒吧,你爸爸是农民,爷爷是农民,你爷爷的爷爷是农民,我们家祖坟上,就没有种下过靠嘴吃饭的苗。”
这种现象是不是存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一个学机械设计的,非要想成为作家,亲朋好友会笑死你。
你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自媒体,身边的朋友也会嘲笑在做“无用功”。当你的付出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回报的时候,就会放弃。
我之前开婚庆公司的时候,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婚庆同行的学习基本都是在行业内的学习,时不时搞一个策划的分享会,很少有经营者有跨界学习的思维。
所以重庆的婚庆企业越做越艰难,不是市场出现了问题,而是思维已经固化。我之所以离开这个行业,就是看到了婚庆产业的“天花板”。
学习时间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买了一大堆相关的书籍,可最后你还是控制不了自己懒惰的习惯。
学习的思维就有很大的问题,你光看时间管理的书籍是永远也没有办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应该从反面质疑拖延和不能自控的根源是什么,并认真地为你的质疑寻找证据,这是突破定势思维的一个重要意识。
三.阿莱悖论:谨慎和冒险都是人的天性
在确定的结果和不确定的结果之间,人们常常会倾向于选择确定会拥有的东西;在没有——这是一个在经济心理学中被深入研究的一个现象,它是由法国学者阿莱首先指出的,因此也叫“阿莱悖论”。
阿莱悖论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是决策时候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某个人做一件事,付诸某一行动总是从他自我的期望出发的,比如想通过这件事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自己的目的,把自己的焦点转移到了那些保障性问题上来。
简单点说就是,人们在决策时更注重安全和确定性,并不一定是完全从自己的期望展开的。
这两年很多人都在纠结到底要不要辞职出来创业,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摇摆不定,既不想离开现有的舒适区,又不想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
为什么你不敢去创业?是你不确定“冒险”的结局是什么?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有时候,越是想守住现有的东西,反而越会失去。
但是,当你认为不确定而孤注一掷的时候,你也会输得很惨。
当个人没有什么可确定的时候,就会倾向于冒险。但是,实际上这时候的大部分决定都是盲目的,而且都是毫无意义的,腾哥在这个问题上吃过的亏是相当痛苦的。
自律的根本是为了实现高效率工作,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品质。但是我们现有的生活环境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动力,想改变又觉得很痛苦。
很多想法都是“冲动行为”,在你确实觉得某些事情不确定的时候,不要随便做决定,更不要随便做计划,会打击你的自信心。
四.损失规避:人们更关注损失而非得利
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自身确定拥有的利益。这是阿莱悖论揭示的道理。
但是,与之相对,当自身的利益面临损害的时候,人们就会在决策过程中重新考量,试图规避先前决策可能带来的损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规避损失”现象。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认为,损失一件已有的东西比获得一件未曾拥有的东西更让人感受强烈。
我们为什么总是对“初恋”记忆犹新,就是源于失去的痛苦让我们痛彻心扉。坚持每天跑步得到了什么?很少人能用语言去描述。
你不打麻将,不玩游戏会失去什么?很多人能说出几百个理由,经济心理学家卡曼尼指出:相比于收益来说,损失给人的冲击会更加突出。
人们在做判断的时候,总是要权衡不同的选择和结果——失去是一种结果,收获也是一种结果。
但是,失去的结果与收获的结果,所获得的自我关注度是完不一样的:相比于得利来说,人们对损失更加敏感。
这也是你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一个重要原因,规避损失的心理会使人们更难做出决策,不愿放弃拥有的东西,继续沉迷于及时享乐的事情上。
五.暗示效应:希望自己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暗示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
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你就是什么样的。积极的自我暗示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腾哥每天就暗示自己,五年之后,会成为时间管理领域绝对权威的人物,所以每天录音频,日更3000字以上的文章,潜意识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任何的抗拒心理。
我是严格用“未来视角”来衡量现在自己的行为,积极的自我暗示确实会给带来更积极的决策力和行动力,这印证了那句俗话: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自律改变生活!
转自作者:时间管理司马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