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痰的认识

关于痰的认识

作者: mz梅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12:17 被阅读0次

关于痰的认识

不管是中医、西医,还是小儿推拿,咳嗽绝对是个比较棘手的病症。于是有人提出了以痰论治的思路,从无痰期到有痰期再到排痰期,总认为把痰去掉就不咳嗽了,为此好多儿推师不断的追求排痰方法,有没有发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痰排出来了,可没多久痰又生出来了。

我们来看看痰是怎么来的?明代大医张景岳讲: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一味的祛痰,痰其实和津液是一样东西,只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而已,大力祛痰其实也是伤正气的。稍微懂点中医的朋友都知道,金为水之上源,肺金清降化作肾水,但是如果肺气不降又当如何呢?肺气壅滞,不能化水,则郁蒸于上而为痰,也就是说导致痰浊生成的直接原因就是肺气不降。

      水谷入胃,经脾阳的蒸磨,然后化作雾气(这个雾气就是水谷精微),游溢而上,交给肺脏,肺为华盖,居五脏六腑之顶,肺脏将雾气降洒,其中水之精华进入到五脏六腑化作津液。如果这些水之精华不能够随肺气下降的话,就变成了痰液,这也就印证了张景岳的那句“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那么问题又来了,肺气为何不能清降呢?这个源自于阳衰土湿,中气不运,脾阳溃败,导致中土湿寒,以至于胃土不降,胃不降,肺气想降也降不下来,它是无路可走,中土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胃气是气机下降的总通道。而且足太阴脾经以湿土主令,湿气盛则将湿气传导给从令者手太阴肺经,这一切的复杂关系,派生出了一句名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治疗思路:温中健脾,燥湿化痰,敛降肺胃。

推拿组方:补脾、(补肾阳,益火补土法)、清胃、清肺、外劳宫、掌小横纹、丰隆、阴陵泉。此为小儿推拿祛痰之定法,这里提供的只是思路,无须盲从。

    即便有上热,温中也不为过。这里应注意,疗效的前提是儿推的手法功力要到位。

当然还有外在的原因,绝大部分情况下咳痰都是内外夹击导致的,如若外因已除,还是明显有痰,那纯粹是内在之缘由。外在导致肺气不降的原因常常为:风寒感冒(风寒袭表导致卫气郁闭,卫气本属于肺,卫气与肺气表里同气,因此风寒也会导致肺气壅滞不降)、肺热(相火刑金)、肺寒(此寒为胃寒循脉入肺),若要祛痰,必须把这些问题一并解决掉。当然小儿不会吐痰,甚至连咽下去都不会,如此便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那么这种情况下可以辅助一些排痰手法。但是一定要明白,不是排痰了,咳嗽就好了,中医讲究的就是标本兼治!

相关文章

  • 关于痰的认识

    关于痰的认识 不管是中医、西医,还是小儿推拿,咳嗽绝对是个比较棘手的病症。于是有人提出了以痰论治的思路,从无痰期到...

  • 济蚨堂体质养生

    《体质养生减肥》一痰湿 关于上期,体质型肥胖的探讨。我们明确提到了三种体质。首当其冲的,便是痰湿体质。 关于痰湿体...

  • 关于痰浊的浅谈

    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的因素之一。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中医学中首先责之于脾...

  • 小钰鑫麻麻

    育儿营养健康分享 正确认识咳嗽的几个时期 1期:干咳期无痰; 2期:干咳后动痰; 3期:痰多而刺激咳嗽更厉害; 4...

  • 关于秋季痰多

    痰多有很多原因: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第二,脾胃薄弱,因饮食不调,宿滞...

  • 关于理痰汤

    原理,摘录如下: 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 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

  • 偶得-关于痰

    治疗精神疾病,久闻“怪病多痰”。近日温习医书,偶有所感,与同行切磋。 都谓痰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

  • 关于最后一口痰

    【关于最后一口痰】 咳嗽后期剩余的这点痰很难除,好多家长都反应!其实这口痰就像是残兵败将,苟延残喘。说明正气逐渐恢...

  • 痰?

    中医习惯称 “脾为生痰之源”,说明脾在痰饮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不讲肾能生痰。 其实,关于肾能生痰之说,明代的王纶...

  • 舒缓孩子咳嗽有痰

    今早孩子咳嗽有痰,吐了一口痰是浓痰,颜色是特别黄的那种,我心里感觉很不好,聚焦点错了。脑海里各种关于咳嗽有痰的可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痰的认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xt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