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先生的这套书,是我自己推荐給我的学生的,所以我自己也总是要看的呀。我拿过来这本说宋词,一页一页的看呀看呀,又看到苏东坡,然后也不知道是看了哪句话,我又看了一遍依然不知道是看了那句话,以至于福至心灵,无比后知后觉的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喜欢的一直是苏东坡。
或曰:苏东坡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就是苏轼呀。
非也非也。
苏东坡跟苏轼是一个人不假,但苏东坡=苏轼可大大不成立。
宋仁宗年间,公元纪年1037年,四川眉山出生一名儿童,取名叫苏轼。那个孩子也许像所有的孩子一样聪明无比,可爱无敌。但那个时候的他离苏东坡可是遥遥万里。
后来大约是入学,然后有了一个字子瞻,这个名字后来被王安石呀,欧阳修呀,司马光呀或说话或吵架的时候都叫过,但这个名字离苏东坡也还遥遥无期。入学时候那个聪明的小学子想着万里前程眺望,也许能望到宋朝的都城汴梁,但他一定想不到他的人生还有成为苏东坡的那一天。
二十一岁去考试的那个四川青年,应该是意气风发的还带着一点忐忑吧,那个时候,年轻的苏轼的“小轩窗,正梳妆”的妻子还不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他的功成名就,他的地久天长都还有无数的可能。而且还带着满满的希望觉得可以用才华把握住这些。那个苏轼也许比后来的苏东坡更加青春飞扬,但,那时候,他的人生也还没有生出来一点苏东坡的趋向。
还只是苏轼的那个青年性情也是很可爱的。那个年月他已经有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苏东坡考卷上引了一则大家读万卷书也没有人知道出处的经典:“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连主考官欧阳修有学问到那个水平也不知道呀,后来问他什么书上看来的,小伙子说:自己编的。哈哈哈哈哈哈。
不过他那么丰富的想象力也想到自己会有成为苏东坡的一天吧。
后来他和弟弟名动京城。
再后来他跟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出京。
他是苏轼的人生里是四川的山明水秀,是东京梦华录里一般的汴梁,是那个风趣幽默又真心欣赏他亦师亦友的欧阳修,是后来发奋也有所成的父亲苏老泉,是美丽多情真心相爱正当韶华的妻子。就算有不好的朋友,也只是性情不和,离伤害他还太远,他也仕途不畅,但即便自清出京,即便被贬,也依然有着府邸,是体面的大人。他的人生到不惑之年都是阳光占了大片面积。
然后,有了乌台诗案。
然后他被一把从官员的位置扔到了监狱里。
然后他发现人生还有一处地方叫监狱,还有有些人叫狱卒,还有一种饭叫牢饭,还有一种担忧叫不知明天是死是活,还有一种生活是可以被所有的人看不起,那些刑罚,那些或者是板子或者是鞭子,那些夹住梁山好汉们的枷锁在一段时间里成了他的日常,那种日子里,他也许是那个牢狱里那一个号码,周围别说没有人知道他的好处,可能连他认识字都不见得有人知道,名传后代的书法也不过是为了交代罪行或者在供状上画押。
苏轼这两个字,除了注在大江东去的后面,除了和前后赤壁赋放在一起的时候,也被提审的官员拍着圣堂木喊过,被关押犯人的狱卒或者老头喊来喊去。那个说出了花褪残红青杏小的声音在严刑拷打之下也曾经因为单纯的受不不了发出并不比任何人好听悲惨喊声。
4个月。垢辱通宵不忍闻。
他,也很吃惊吧,第一次知道曾经是朋友的人换了一张面孔去诬告陷害,第一次知道才华和品德可以隔离得那样彻底,第一次面对别人大惊小怪的嘴脸,第一次面对大呼小叫,读了几十年圣贤书的人第一次面对肆无忌惮的粗口和辱骂?
他在那时候想过一些人吗?有想不通的事吗?有痛彻肺腑吗?有心有不甘吗?
不知道,和他在刑堂上的呼喊一样,谁关心呢?
生如夏花。
至此,他零落成泥。被踩到泥土里。
然后,沧海之才沾了地气合着性情,逃出一线升天以后的苏轼成了我们喜欢的苏东坡。
我们喜欢的段子都是苏轼成了苏东坡的那一段。
他去游赤壁。他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他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他去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他兴高采烈告诉苏辙怎么啃骨头,然后还要补上一句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你只怕众狗不乐。
他孜孜不倦探索美食,他用东坡肘子和东坡肉告诉我们猪肉是怎样的物美价廉。
一直到他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他的人生连生命都几乎失去之后,一无所有里被人赠送了一片坡地,在东边,他亲自耕耘,把乌台诗案后面属于苏轼的人生耕耘成了我们喜闻乐被林语堂说成:听到就忍不住微笑的苏东坡。
苏轼成为我们的苏东坡时候,他不年轻了,也不帅气了,甚至于走到路上被人撞到人都认不出他来了,他的人生除了成为苏东坡没有别的可能了,没有万里前程了,只有越贬越远的路,但是他也就这样融合到了中国的风俗和文化深处,分不出彼此了。
苏轼。
更多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苏东坡,因为这个名字比苏轼更好读更认识,因为这个名字跟很多我们喜欢吃的美食粘连,所以更好的黏在唇齿之间,因为这个名字比较沾地气,因为这个名字更朗朗上口,还是因为属于苏轼的64年的人生里,我们更喜欢45岁之后属于苏东坡的那一段。
(注: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