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堡子梁和西坡梁是相对的两座高山,它们一样伟岸雄厚。两山之间的区域就是整个的榆林六社了。
依傍西坡梁的住户有两撮:王家川、高家山。有趣的是,王家川没有一户姓王,全姓李;高家山没有一户姓高,全姓谢。依傍堡子梁的住户也有两撮:窑沟、高盖坪。同样的,窑沟并没有什么窑和沟,高盖坪也没有人姓高,大概是因为地势稍高,模样像“瓶盖子”之类的吧!(这是我猜的)但堡子梁却真的可以顾名思义一下,它实实在在是因着最顶端有个“堡子”才得此名的,尽管这个堡子早就是残垣断壁了。
“爷爷,那是谁的家?”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早就没人住了。”
“咱们的祖先住过?”
“不确定,似乎不是。”
“一个岔也没几个堡子,这能住几户人家呢?”
“堡子是防土匪才住的,还有富裕的地主。而且很多堡子并没有保存下来,都已经消失了。”
“土匪?电视里的那样?”
“嗯,旧社会,土匪一波一波的。”
“没人管管?”
“社会是混乱的,管不了,他们就明目张胆地来扫荡了。”
“是人人都可以当土匪吗?”
“起先是回民跑来抢杀汉人,后来汉族人也有很多当了土匪,咱们这里的也有。比如常家兄弟的祖上。”
“回民是什么?”
“一个少数民族……等你上学了就知道了。”
“土匪的家在哪里?他们怎么来的呢?”
“是从很远的地方骑马来的。如果远远听到‘嘚嘚’的马蹄声来,就说明有土匪抢劫杀人来了。”
“都来很多人?”
“十几匹马,有的几十匹,挎着刀和枪呢。”
“咱们跑到堡子里就会安全了是吧?他们再也进不来……”
“堡子建在那么高的山上,就是为了更清楚地观测到危险,而且它易守难攻。”
“看来呆在堡子里很安全……”
“堡子里面也是有武器的,要比在外面强的多。”
“武器?什么呢?”
“土炮、土枪、刀具,最不济还有石头呢,里面垒着很多石头的。”
“哦……还得和土匪拼命呢!看来堡子也不是那么安全呢!”
“有时候堡子还是能被攻破的……”
“……土匪,太可恶了!”
堡子正下方一带是大牛湾。爷爷是在大牛湾犁地,吃晌午馍馍的时候给我讲的堡子的事儿,因为我俩席地而坐,抬头便看见了堡子。自此以后,只要看到那个堡子,我眼前都是马蹄阵阵、狼烟滚滚、刀光剑影、血泪盈襟的惊心画面,无一次例外,就在堡子四周,就在那一圈厚实的墙壁上……那个风雨飘摇、四面楚歌的粗糙年代;那个天地失色、弱肉强食的灰暗世道,平头老百姓,该谁来疼惜?呜呼!
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追着野兔跑到了附近,就鬼使神差地想靠近了去看一看。很容易能爬上外墙,因为岁月的风风雨雨,以及无数来了又去的羊群,早把宽厚的外墙侵蚀、踩踏成斜坡的模样了。尽管如此,我们几个小孩子还是相互推脱,相互怂恿着,都不敢第一个上去,好像里面会有恶魔的爪子伸出来一样。突然,有人说了句:“有动静!快听!”是堂妹芬芬,大家都被她这一声吓得脚底下瑟缩了一下,我们都知道里面死过人……但还是立马屏住了呼吸,侧着耳朵去听。静静地,连一声鸟叫都没有,连一只苍蝇的“嗡嗡”声都没有,连一丝风都没有……“快跑!”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声,顿时空气紧张地不像话,反应快的几个首先跑上了车道,我和芬芬跑出几步,才发现跑到了山坡上,山坡崎岖陡峭,只好又折回去一段。大家跑到山路的拐弯处,回头看时,堡子还是静静地、孤独的,伫立在那儿,纹丝不动,也并没有恶魔的爪子从里面伸出来,但我们还是心存恐惧,不敢过多探究下去,就顺着山路回家了。从此,我也没有再去看过。为什么没有去看?可能是因为胆小,更因为它与我的生活无关,不看也罢。
所有的堡子,都带着古老、神秘的气息,它们是那个动荡时代的产物,曾经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大西北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生生不息的灵魂所在。我心里对它是有感恩之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