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天,大家都觉得现在的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加矛盾和纠结。
一方面,女权主义开始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女性应该更加独立自主;
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又没有被完全摒弃,“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应该照顾家庭”的观念依然流淌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血液之中;
在这种看似矛盾的冲击下,成功女性的标准便莫名其妙成为二者兼得。单纯地“干的好”或“嫁得好”都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圆满,只有“干得好”并且“嫁得好”才是成功女性的标志。
你说,做女人,辛苦不辛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女性”
永远在焦虑,永远在纠结
单身时,无论你一个人的生活有多精彩,在世俗眼光里那都是寂寞。总有过来人告诉你,不要挑啦,差不多凑活过呗,可她们自己去菜场买棵葱都要选最绿的那根,怎么到劝别人选另一半就这么随意了呢?
结婚了,无论二人世界过得有多舒坦,在外人眼里没有孩子那都是不圆满。父母和你说,女人哪还是要有个自己的孩子,这样才是完整。可有时看看周边的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你不知道这到底是人生的完整还是自己的完结。
等有了孩子,社会对你的期待增加了。因为你是母亲,所以你"应该"多照顾孩子,因为你是母亲,所以你"应该"坚强。有多少深夜哭泣的母亲白天依然要微笑面对年迈的父母、淘气的孩子、不理解的丈夫。
努力工作会被说忽略家庭,专注家庭又会被说没有追求……
正如开头所说,时代对于女性的要求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好老公,好孩子(还得一儿一女),好事业,好美丽。
除此以外,那都是不圆满。
焦虑大概是这个时代每个女性的底色了吧。
焦虑背后是被标签桎梏的女性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Hyde教授提出性别相似假说(gender similarities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男女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许多研究也证实了性别差异对认知表现(如数学能力)、人格与社会行为(如气质、情绪、攻击性和领导力)和心理健康都只有很小的影响。
其实,造成男女差异的并非生物学的性别,而是每个人的社会性别。所谓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断被灌输的结果。
换言之,“女性”是一个被社会定义的标签。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你是女孩子,你应该安静乖巧,你是男孩子,你不能轻易落泪;可从人性角度而言,哪有什么性别之分?或许你觉得自己胆小不自信,其实并不是天生如此。那个曾经敢说敢做的小女孩在一次次的白眼和教训中被慢慢磨去了棱角,甚至忘记了自己的锋芒。
曾有这样一个实验:同样一段对于某个职业成功人士描述(比如积极争取自己想要的,雄心勃勃),当主人公是男性名时,人们更倾向于给予正面积极评价,而当主人公是个女性名时,人们对主角的评价一下子降低。这意味着在大部分人心里,女性这个标签背后的往往代表着“内敛”“低调”“弱小”。因为这些标签,让你压抑了自己的想法活在了无形的枷锁之中。
如果除去"女性"这个标签,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辈子的美少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夸奖女性优雅,成熟,知性。而在我看来少女感三个字才是对女性最大的褒奖。
少女感三个字,无关乎年龄,无关乎容貌,而是一种状态。
你可能有过一些糟糕的经历,遇到过一些伤害过自己的人,或正过着一些撕心裂肺的日子,可你依然没有放弃,依然用力生活。
经历了这么多,你依然没有出世的能耐,也没有入世的精明,你周转于人情世故间,笨拙又生疏,你应付着一地的鸡毛蒜皮,偶尔的不怀好意,你的挣扎抗争,总是杯水车薪,你依然天真,但是也虚伪,你依然不甘,但是也妥协,生活很苦,但还是要热爱呀。
十六岁的少女感是一份对世界的懵懂
六十岁的少女感是一种对生命的热情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女
(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转载自心懂会xingdonghui_2018,作者维小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