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明白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关于我导师在公共经济学课上提出的要求。
每个小组找一篇发表在顶刊的文献进行汇报,每个小组要阅读其他小组汇报的文献,并想出一个实质性的问题,而作为助教的我要针对每篇文章想出两个实质性的问题。再加上每篇文章要分成两次来汇报,每一次我都要想两个实质性的问题。我觉得今年这门公共经济学的课不是在考验学生,而是在考验助教。
因为文章是发表在顶刊的,而我其实特别容易被文章的观点带着走,所以我很容易迷信文章。想想阅读英文文献已经很困难了,还要想问题,这不是困难模式,这是地狱模式。
但是经过今天上午的课,再加上课后跟师妹的继续讨论,我领会到导师这个要求的意义了。
哪怕这些文章是发表在顶刊的文章,也并不意味着它们完美无缺、毫无漏洞。每个小组都提出了问题,我也提出了问题,其实细想想每篇文章都有问题。所以意义之一就在于,我学会了不迷信顶刊,我学会了独立思考,打开脑洞。
第二个意义其实是课上一个同学启发我的,他很厉害,有些小组提出的问题,汇报的小组回答不上来,他就帮着回答一下。他说有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上是很难解决,比如数据很难找到,这是实际问题,而从理论上看,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会让文章的估计结果不够完善,但文章反映出来的结论仍旧是有意义的。
课下,我跟师妹以及这位同学一起去吃午饭,他说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个思路就是,这些文章存在这些不严谨的地方,这些实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哪怕作者没有想到,想必编辑和审稿人也是想到了的,但是这些文章仍旧被发表在顶刊了,那么它们肯定在某些方面有可取之处的,比如说研究的问题很有现实指导意义,研究方法特别值得借鉴等等。
第二个意义就在于明白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idea、method,总有一个有普世意义,就是比较general。
第二件事是关于我写的小说。
我在小说里为我的女主角(也就是以我自己为原型的小姑娘)安排了一个青梅竹马(当然这个青梅竹马其实还是以我自己为原型的)。这个男主角可以说是完美恋人,他永远包容女主角,对她好,喜欢她的一切。我在圆自己的一个梦,我想要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因为男主角是以我自己为原型的,所以男主角跟女主角就是天生一对(这是我的朋友小沈的原话)。
哪怕是这样,我写到女主角的感情变化的时候还是非常挣扎,我当时感受到自己跟自己谈恋爱都好难。
今天我意识到我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男主角。因为我想要在我的女主角看不清自己的感情的时候,永远有一个人站在她身后等她,不管她怎样纠结,只要她转身,那个人一定在。为了增加这个“转身就在”的可靠性,我甚至让我的男女主角订婚了。我潜意识里觉得光是青梅竹马还不够保险。
我也意识到为什么我近年来越来越喜欢先婚后爱的小说。因为婚姻关系已经把男女主角连在一起了,只要他们正视了自己的感情,只要转身就能在一起。
而且不会因为女主角太作而把男主角作没。
我想要这样的保证,我想要这样的感情。
第三件事是关于我为什么一直暗恋(或者其实可以说是明着说出来的暗恋)我的初中同学。
我今天想明白了可能是我想要一个安全的情感寄托对象。可能是因为我太容易脑补了。稍微跟一个男生多一点点联系,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脑子往romantic的地方想,稍微多想一想就感觉自己要喜欢上这个男生了,就是那种特别容易crush的状态。其实我对这个男生可能一点都不了解,只是在学习或者学术方面有一点点联系,我就会有那种疑似喜欢的状态。
这样一来我就会下意识想到我的初中同学,并告诉自己,啊我是有喜欢的人的。然后情感就寄托到我的初中同学身上去了。我甚至怀疑我对他日益增加的喜欢都是这样增加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个工具人。当然也是因为他确实有令人喜欢的特质就是了。但是很多时候这些特质并不能解释我十年未见为什么还喜欢他,很多朋友也不能理解我这种喜欢。今天我终于为这种喜欢找到了一个解释的理由。
好了今天就这些想法,感觉自己像个哲学家一样。明明是想给我的初中同学写封信看看能不能恢复正常的朋友关系而不是现在这样看着仿佛要老死不相往来,明明是想写一篇跟桂花有关的散文抒情一下的,结果写了这三个感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