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就像在3 000米跑步考核开始前,那种不知名的恐惧会让人紧张得全身发抖,而我们一旦开跑、不得不与这种恐惧正面交锋时,就会发现3 000米考核也不过如此。如果我们再积极些,学会从一开始就主动正视它、拆解它、看清它,或许那种紧张就不困扰自己了,我们甚至能从容地“享受”比赛。
读后:
这是认知觉醒这本书里面举出的一个例子,我读后比较有感触,所以贴出来。
这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例子,距离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感觉特别近,很能说明问题。
说明了恐惧的另外一个来源。
对目标期望和自身能力的差距,每个人都有一个认知,一旦这个认知变得比较模糊,恐惧就产生了。
模糊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目标本身模糊,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要多少?另外一个是对自己能力认知的模糊,你不确定自己的能力范畴,自我认知方面不确定。
比如:
每个人第一次做某件事情,往往犹豫不决。
或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显得内心不定。
但一旦克服了第一次的心里恐惧之后,会发现后面的事情其实很简单。
那是因为克服了两个模糊:目标模糊和能力模糊。
前面有一个公式表达出了恐惧的第一个来源。
恐惧等于欲望减去能力,除以耐心。这个例子可认为是恐惧的另外一个来源。
这个地方我们假定恐惧等于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