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跟先生聊天的时候他偶然说起我们楼下的邻居,跟他打招呼的方式有些怪异不正常,跟之前不一样了。可能他只是说说而我呢,在家里编起了故事。
我是不是在家里闲的?我这一天脑海里面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甚至连场景怎么说对方怎么回答都编出来了,在编排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了我一直在试图解释着什么,不想让别人误会自己,就想各种方法去解释,试图去不让对方觉得我不好,让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没有负面评价。
看到没?我的要求:没有负面评价?一个人做人做事能做到一点负面评价都没有?可能吗?我可以看到我自己正在委屈自己去迎合讨好别人。讲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上中学的时候。
我从小农村长大,上中学是要到我们乡里去上,周一到周五下午都是在学校,那时候条件不好,学校的寝室贵,就和同村的伙伴一起租住在个人家,我们是跟一位奶奶带着她的孙女一起住,奶奶负责给我们做饭,当然她们祖孙俩一个房间,我们这些同村孩子一个房间,(说是奶奶但其实年龄并不算大,应该在五十多岁。)有一天我们吃的豆芽汤,开始我们看到几根头发捡出来后发现还有就捞了一下,(我们那时候用的都是盆喝汤,比较深的那种)结果捞出来一大团的头发,真的很多,我们就找奶奶,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说,奶奶说我没看到,我没注意到头发,有头发也是你们掉里面的。后来呀我们在屋里说话,我就说不会是故意的吧,结果被她听到,她就炸了,说不给我们做饭了,你们自己做饭吧。后来没办法我闯祸呀,虽然觉得很委屈,只能去讨好式的去哄老奶奶,我还记得当时的感觉真的好难说出来,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没想到我现在发觉我还是在忽略我的感受,忽略我的需求,去隐忍去讨好别人,好像是怕对方再也不理我再也不跟我说话,从此陌路。我这种对于人际交往的不安全感来自哪里呢?我觉得可能是小的时候跟父母的关系有关系吧,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可能是因为家里孩子太多,能得到父母关注的时候很少,所以一般会逼着自己变成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不去无理取闹,不去提出自己的要求,父母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慢慢的成为了自己的模式,成为了跟别人相处的模式,要想改变就要去习惯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内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