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我们都脑袋空白过,至于什么场景下会导致一片空白,每个人的说法不一,或者每个人的表达都没正确,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这次想谈谈我的一次开车经历,头脑一片空白是怎么来的,事后来解析一下开车的“空白时刻”。
为了克服开车的恐惧,别无他法只有练习;为了避开“本本一族”——拿了驾驶证不碰车只为扣分使用,打算租车开始练车,现在租车非常便利,下一个神州租车APP就可以租,既可以长租短租又可以分时共享租;然后滴滴出行APP在杭州试点也出了“小桔租车”共享汽车功能,类似共享单车的升级版,计费既可以按小时计也可以按里程计。如果你们也是“本本一族”的成员,心动不如行动起来吧~
上文陈述铺垫了背景,下面进入正题。一个周末我与二三好友约一起在商场聚聚吃个饭,然后我从富阳郊区租滴滴共享汽车赶过来用了一个半小时左右(正常一个小时,开车不熟练),开回杭州后发现汽车给手机充电根本没充进去,现在静下来回想,跟电动车本身有关,一开始租车的电量就在红色警告区域,显示续航里程59公里,刚刚好可以到杭州市区,所以就冒险了一回,但万万没想到“一片空白”正一步步袭来,首先天渐渐暗下来了,找共享汽车的停车场找得相当费劲,而且又是夜间行驶找来找去,原以为找到了是商场的地下停车场,驶入后找好停车位停好车,点APP上的确认还车按钮,加载一会显示竟然不在“还车区域”,然后赶紧在出口驶出,不到十几分钟竟然还要收费,于是被门卫拦下来要去缴费,请门卫看着车子,拿着1%电量的手机找缴费机,当去扫码付费的时候手机竟然关机了,不得已找门卫解释一番——此时此刻显露出带现金的重要性,然后冷静下来,试着开机发现电量回显了5%,赶紧去扫码支付,成功支付后脑子里只想找到还车点,给好友发几条消息说明情况后大约找了十几分钟,终于找到了地下停车场,找好车位终于把车停对了地方,长长地舒一口气!要知道这是按每分钟6毛钱计费的,围绕商场转了一个小时才找到,对滴滴的还车点体验相当不好。
发生头脑一片空白的大致过程陈述完毕,接下来分析一下哪些因素导致呢?之所以空白肯定不是突然有的,事必有因。想一想高考,试卷里有一道题非常熟悉平时轻车熟路一到重要时刻就想不出如何作答,这肯定和高考关键节点下的高度紧张使然。注意关键词“高度紧张”,我开车一方面不熟练另一方面找不到停车点,又面临着车子快没电、手机快没电又充不进去电的窘境,心急如焚情况下大多数动作基本是肌肉反应(第一反应条件反射),一不做二不休雷厉风行一般,那个场景的自己根本是另外一个人,平时的少说话多思考特征算消失了,而且说话还夹杂着颤抖和急躁,满头大汗下的一脸懵逼,当时场景下这样形容确实如此甚至过犹不及。
条件反射由此可见,当别人描述自己的经历,我们倾听之余能不能“感同身受”显得尤为重要,换位思考不仅仅是还身份换角色,不仅仅是设身处地地想,还要像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观点,才会切切实实给到宽慰和帮助。如何像自己亲身经历一般如何感同身受,就是要从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状态的自己思考剖析,才有可能总结出相同点和共同的话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