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青扬
日更:1000/32
对于读书来说,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要精读,一年就读个几本书,如果实践下来,就是很不错的成绩;有人说要挑战每天一本书,一年就要读个三百多本。
我觉得每个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没有错。最大的错误就是我们看了、听了之后不知道如何选择,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到底学谁?即使实践中,我们也会质疑自己的选择到底对不对?
精读的人在想:我是不是读少了;一年读几百本的在想:读太多怎么实践。
想太多越容易放弃。
以前,我也曾困惑过。身在大网络时代,信息泛滥资源丰富的时代,知晓太多又不做,焦虑、迷茫、烦躁。
不管什么。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要明白一个理:那些观点,方法论的背后是提出这些观点和方法的作者。适合他们,也说的有道理。
那适不适合我?我要从作者背景,作者的阅读世界,作者的角度与我对比。就是作者现在是什么境界;我又在哪个段位。
作者说精读实践,可能作者已阅书无数,已有十多年的读书习惯,我们或许才小白一个,肚子里的滥书还没几本,那还是要多多读书。
作者说一年要读几百本,那他肯定有读书时间,也有很强的提炼、概括能力,或许读书就是作者的事业,我甚至多想,这样的作者多半是男人。如果是女人,或许还没有孩子。
对于一个全职妈妈来说,我每天除了阅读,还有很多不得不要做的事:一日三餐要忙活、家务每天都要做、剩下的大事就是陪孩子。
一周读一两本,一月如果有七八本已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所以,从中选些适合我们的最好。
接下来谈谈,最近读书的几点建议:
一、读一本书不要间断
前段时间,我总是一本书没读完,就会读下一本。目前家里有好几本这样读的“半半拉拉”的书。每次再重新拿起的时候,就会“断层”,还要往前翻几页才能接上,无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如果觉得手头这本书确实不怎么样,那也要快速翻一遍,有那么一两句对我们有用的,那就记一记、划一划。读完再去读下一本。
二、每天都要读
不管每天有没有整块时间,都要抽空读一点。现在电子书很方便,资源很丰富。我们一天的“碎片化”时间挤挤还是有的,哪怕只有几分钟也好。
我们每天读一点,每天坚持读一读。最重要当然就是培养阅读习惯,其次,就是我们具有对“当下这本书”的熟悉感。
比如,上个月我读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我读了很久,其实书一点都不厚。三四个小时就能读完,为什么这么久,就是出现“断层”,有几天没读,又有几天读了其它书。没了对书籍的熟悉感,总是忘记前面讲了什么,还要回头再翻读。这无形浪费了时间精力,还不如“一气呵成”。
三、寻找主题书籍
主题阅读这是我这一年里刚接触的理念。以前都是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一段时间里,根据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相关书籍来阅读。就是“书为我用”,这些书籍一般为工具书、教材、实践类。不能再“风花雪月”、“任意妄为”。
我觉得主题阅读,也是成长最快的一种阅读方式。当然这是解决问题。至于“提升文笔”还是要多阅读经典名著。
这是今天的一点读书小感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