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蒄
原作插图:波浪般起伏的星系这本书的确是来讲知识的,但最大的看点并不是高深的量子力学和宇宙大爆炸,是将一门科学化繁为简之后与语言表达的艺术碰撞。
读书之前,先被里面的一句话打动了:“只有热量存在的时候,过去和未来才有区别。”
一个荒凉无趣的灵魂,甚至比恒星寂寞,它所拥抱的不过是绵延无尽的黑夜。
在电影《万物理论》里,霍金对简说过:
“当恒星诞生时,当它们消亡时,它们发出紫外线辐射,所以如果我们能在紫外线下看到夜空,那么几乎所有的恒星都会消失,而所有我们能看到的,将是这些壮丽的诞生与消亡。”
也许,当物理学被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出来的时候,它就成了哲学。
在这本只有一厘米厚的小书里,我可以把科普当自助旅行,不必完成任务式地机械化游览,记不住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式并不影响什么。
去感受一遍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的玄妙和肉眼无法企及的宏观宇宙的浩瀚,嗅一嗅字里行间优美与幽默的味道,不管对物理学几乎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或者读过其他著作,我们都可以给心情放个小假。
读到这样的句子时,你一定会会心一笑:
“因为没有学校课业的打扰,学生在假期里往往能更专注地学习。”
然而可惜的是,当我们埋怨完学校的公共课又长又无聊之后,并不一定会在有大把时间的假期真正去做那些“计划中的事”。
笑过之后会不会有一丝脸红?
在看到这样的表述时,有的人也许会笑容更强烈地说句“靠”:
“为什么热量会从热的物体跑到冷的物体上,而不是相反呢?玻尔兹曼发现其中的原因惊人地简单:这完全是随机的。”
不禁想起在网上看到的季羡林先生的日记:“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其实在作者讲物理的时候,你会顺便把人生中的许多事都思考一遍。
比如,爱因斯坦和玻尔对量子力学至死方休的怀疑与挑战,许多人终其一生也不曾拥有令他痴迷的事物和作出挑战的激情;
比如,现在的我们知道,人类一生对于整个宇宙,只是蜉蝣之于天地,一粟之于沧海,而曾经的无知却闹出自己是天地中心的笑话;
比如,“看不清的比看得清的更广阔”。
正如书里说到的,先人们注视黎明的第一缕曙光的眼力,他们可以借些发现热带大草原尘埃之上一只羚羊留下的足迹,通过观察真实世界中的蛛丝马迹来发现那些我们无法直播看到却有迹可循的东西。
作为理科生,回想起那年高考被数理化三大恶势力支配的恐惧,还是忍不住瑟瑟发抖。但始终不会像讨厌化学一样讨厌物理,这自然不是学科的优劣,也许是因为初二的时候老师在课上无意间聊到那句“时间会被压弯”,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家里有个院子,晚上一抬头便是整片星河。
我相信,“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也相信,在能量转化的过程里,我们可以诗意地栖息。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