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招待过客人后,茶几上的糖果没来得及收拾,1岁半的妹妹不浪费机会,趁人不注意就连撕带咬地打开了糖纸,正准备吃,被妈妈发现,妈妈吃惊地大喊着抢过糖果,顺带把茶几上的糖果也一收而空。
妈妈一边收起糖果,一边做好了准备应对妹妹即将到来的哭闹,但没想到沉寂了两分钟后,妹妹一脸高兴、摇摇晃晃地走来,手里拿着奶片,不会说话的她很明白地示意:这个可以吃了吧?妈妈意外之余、好像找不到拒绝她的理由,于是下一秒奶片就入了口。
后来妈妈发现找替代方案是妹妹的习惯性思维。比如走在江边绿道,妹妹撒娇不坐推车要妈妈抱,抱了一阵子,妈妈放下她表示抱不动,请她自己走。她也不和妈妈哭闹,直接一个转身、奔向奶奶,抱着奶奶大腿撒娇求抱,果然奶奶乐乐呵呵地把她抱在了怀里。
天气越来越冷,妹妹却有个坏习惯,床上玩耍不愿穿袜子,妈妈怕她着凉,威胁说如果不穿袜子,妈妈就走了。接着妈妈往外走,妹妹没啥反应,弄得妈妈反倒因为担心她来来回回威胁了三次。因为无效,妈妈就呆在客厅让妹妹一个人多呆一下以示惩罚,不想没多久,妹妹就光着脚丫走到了妈妈跟前。原来她看到情况不对,就自己想办法挪到床边、转身滑下了床,让妈妈威胁落了空。
这样的场景多了,妈妈都忍不住思考,得向她学习这种主动寻找替代方案的思维方式,绝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应用在职场上,大概是比较容易找到互利双赢的解决方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