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听了几集梁宁的《增长思维》。
当时正站在公交上,人很多,都挤在一起,外面下着雨,雨不大,一点一点。马路是湿漉漉的,站台也是湿漉漉的,斑斓的灯光也是湿漉漉的。
“增长思维”里面讲到的几个东西让我比较开脑洞。
首先,是关于企业的增长。
从北京的云海肴和茶马古道,从格瓦尔、火凤凰到猫眼、淘淘票,从诺基亚到三星华为,真实的创业者背后往往不是优化产品和做好服务那么简单,也并不像我认为的做有价值的、能为社会解决问题的事就能使得企业持续增长。他背后隐藏着各种老谋深算各种选择性突变。
真实的创业项目面临各种危险,需要在各种危险中权衡利弊,选出正确的择生道路。不过就算是这样,把所有的事情做对了,也还是可能被巨头企业一下跳出来直接清了厂子。
茶马古道想把服务做好。这点很好,很不错。但云海肴更上一阶层地要做大规模。从结果来看,茶马古道并没有实现持续的增长,不过是过去模式的重复。而云海肴则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还越做越好。
引用下原文:我沟通了很多的创业者,不能实现增长的原因,其实他们都是被自己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规则”束缚了。和这样的创业者聊天的时候,他们会不停地说:我我我我我,我喜欢什么样,我希望什么样,我觉得什么样。
他们其实是被困在自己的ego里,不肯向外打量外部的增长机会在哪里。
放在我们个人身上,个人的持续成长不能只盯住眼前的苟且。不光是把自己活好,学得越多,做的越秀。
要想实现可持续的成长,把自己做好还不够,哪怕是创造一个完美型的人格,到了一定的阶段,个人的成长会到达饱和。还要有长远的能够抓住外部世界的发展趋势的蓝图,最好是建立或者找到一个价值发展的网络,让自己的价值在这个价值网的节点上持续输出放大。在这一点上,罗胖和樊登樊老师都是很好的榜样。他们做的知识输出都没有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向他们学习了。
现在我似乎也突然明白。教育改革会那么难,因为其中牵扯到一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死存亡。而办樊登读书和做得到知识服务会比较简单,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扩张,而这片扩张出来的空白恰好被他们填补了,从而在诺大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想一想,你处在什么样的生态位?能够发挥哪些价值?你的生态位稳定吗?
后话:在开始写作之后,那种现实和理论的剥离感越来越生疼,倒不是说讲的道理很空没有用,而是光明白道理,能够发挥的现实作用实在太过微小,更为重要的是在现实的真枪实战中去验证。
引用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的一段话:真正有效的认知是在接触、冲突、博弈中突破我们既有的认识模式,一次又一次以尽可能小的代价、非致命的失败去不断纠正、优化我们的认知。
今天去樊登书店玩狼人杀,愈发感觉到现实世界的剥离感,恍兮惚兮。看来以后还是得多跟世界接触。
所有道理都是错误的,但其中一些是有用的,并且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每个人都是人生长夜中的一盏孤灯,它的光芒不如太阳,能量有限,视野也有限,愿你能看得清这里被照亮的一小片世界。
如果你也愿意点亮你的灯,欢迎。
黑夜已临,感谢,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