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太奇怪了!为什么这本书人人都需要?美国麻省理工博士后真厉害

太奇怪了!为什么这本书人人都需要?美国麻省理工博士后真厉害

作者: 名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12-12 23:09 被阅读0次

    年底回顾,我翻看前些年的日记,发现唯独苹果4出来的那一年,我一事无成!

    再往后推,是装了微信的那一年,是我非常丧、非常抑郁的一年。

    为什么?手机游戏、微信朋友圈不是蛮好玩么?

    直到后来我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天天在苹果手机上打游戏、经常看群里的微信、看看有没有新的朋友圈,居然会形成心智的残.疾,慢慢变成头脑的残.疾。

    我恍然大悟,按照这本书里的做法去做,果然,我一年做了过去几年的事。

    如果你也曾经跟我一样或者现在依然被手机所困,一事无成,我强烈建议你看看这本书,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博士后卡尔.纽波特写的【深度工作】。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的畅销书!

    这是一本人人需要的书!奇怪的是,知道的人却不多,如果你恰好读到这篇文章,我强烈建议你读一下本篇。

    文章7307字,大约需要10分钟读完。

    这是一本什么神奇的书呢?

    1、现代人痴迷手机,到了连命都不要地步了

    前两天看几个车祸视频,发现有好多人开车、快递、过马路一直看手机,结果不是撞了人,就是被人撞死了!还有没死的,居然还在玩手机!

    有什么事,比命更重要么?没有!

    所以,离开手机一会,说不定能救命,更何况还能进入深度工作。

    书中举了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的故事,说他为了专心工作,干脆搞了一个没电、没网络的小阁楼,对,就是没电,所以只能白天工作,然后呢,就写出来大量作品,而且,至今伟大。

    书中还有一个更变态的例子,说有位作家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结果干脆买了美国飞日本跨洋飞机头等舱,来回飞了几十个小时,写完了一本书。

    还有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写到后来,没灵感了,怎么办?干脆住进老贵老贵的城堡酒店,啥也不干,就写书!

    这些行为,让他们进入了深度工作。那么,什么是深度工作呢?

    深度工作(Deep Work)定义: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好处:这种能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反过来,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我现在想想,有几次我彻夜难眠想一个问题,突然灵光乍现,这也算深度工作!而那几次灵光,改变了我的人生!后来才知道,原来比尔盖茨、乔布斯也经常把自己关起来思考啊!

    反过来,如果一天都是各种回信息、邮件,一天下来,啥也没干,还累得要死,就是肤浅工作!

    肤浅工作还容易复制,那些普通的文秘啊、收费站员工啊、普通工人啊、客服、话务员、农民(没有贬义)等等,都太容易替换、复制了,所以按照书中说的,肤浅工作,不会为社会创造太多价值,自然收入也低。

    更可怕的是,这些工作,将来很容易被机器替代,一旦替代,你分分钟就下岗!

    这还真不远,昨天我就接了个电话,以为是真人,后来问答了几次我才发现居然是机器人,一种被耍的感觉油然而生有木有!

    还有一些集体行为,也是肤浅工作,例如一堆人开冗长的会,时间长了,脑子没办法深度思考了。

    那么,深度思考的人多么?

    如果已经你看到这里,恭喜你!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答案是:极少,而且越来越少!

    作者说,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作者认为,深度工作的原因是,未来有三种人,最贵:

    有三种人或者说三种能力,非但不会被机器替代,还会变得更强。

    1、高级技术

    擅长使用智能机器的高级技术工人,包括工程师,也包括统计专家。

    例如统计专家希尔弗是典型代表,运用复杂算法,预测美国大选。

    2、超级明星、IP

    各个行业中的超级明星,大作家、现在有些网络作者,一个月收入几十万。可以通过信息工具扩大影响力,消除工作的时空门槛。这个可以有!

    3、资本家,这个我觉得我们没钱就先别想了。

    这第三条,我觉得说了也白说!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成为第1第2类?答案是:

    必须深度工作!

    必须深度工作!

    必须深度工作!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一种人或者说能力,我们归结为: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首先说,美颜不算啊!

    我们可以通过掌握复杂工具,例如PS、CS、各种自媒体工具、PPT、Excel的各种算法,真的精通了,就是神器啊!

    你需要达到别人干不了的程度,例如李笑来老师通过编程写了一本【托福21天词汇】,卖了十几年,他说稿费足够他日常生活。所以,你要学一门别人不太会的语言,或者把别人只会复制粘贴的Excel里面的各种公式搞清楚。

    或者,你能把别人做成狗屎般难看的PPT做成美如画,也算!

    上图是烂PPT

    上图是美PPT

    而要掌握一门复杂工具,你必须:“你的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个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

    这里面也有生理依据: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The Talent Code)一书中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刻意练习有效的原因与髓磷脂相关,它是在神经元周围生长的一层脂肪组织,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可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要理解髓磷脂在提升能力方面的作用,首先要记住,不管是智力还是体力方面的技能,最终都要追溯到大脑回路上。这种新的性能科学认为,如果相关神经元周围汇集了更多的髓磷脂,相应的大脑回路就能更轻松有效地运转,你在某方面的技能就会更强。想要在某方面有了不起的成就,就需要有更多髓磷脂的协助。

    这种理解为刻意练习的有效性提供了神经学基础。专注于某一项特定技能,就会迫使某一特定大脑回路在隔离的区域不断地燃烧。反复利用同一大脑回路,就能促使少突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有效地固化这种技能。因此,要想高度专注于当前任务,避免干扰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充分隔离相关神经回路、促进髓磷脂鞘形成的唯一途径。与之相对,如果你尝试在注意力涣散的情况下(或许脸谱网的推送消息还开着)学习一种复杂的新技能(比如 SQL 数据库管理),就会有太多的回路同时进行,你真正希望强化的神经元群只能得到偶尔的隔离。

    如果你像看手机一样东看看、西瞅瞅,永远别想学会这些!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名弘老师,你经常写几千字的文章,不累么?

    我说,我今年4月份开始写头条,一开始1000字需要10小时还憋不出来,但是,经过200多篇文章的训练,我现在2小时就能写2000字。原因就是我头脑中的写作方面的神经元,已经自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这篇文章,7000字,我大概用了3个小时就写完了。外加一个小时的修改和配图,总共4个小时。这在以前,7000字是我一周才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持续做一件用脑力的事,你就能越来越熟练。

    你不掌握深度工作的能力,你将远离财富。反过来,如果运用到极致,那就是下面的精英人物的例子:

    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有着精英级的产出。他是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一年之后,他的头衔又发生了变化——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full professor)⑤。

    格兰特之所以能够在学术界迅速崭露头角,原因很简单:他有产出。2012 年,格兰特发表了 7 篇论文,全部发表于重要期刊。这一年他还出版了一本名为《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Give and Take)的书,将他在商业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推向大众。仅仅说这是一本成功的书已经是对其低估了。这本书最后登上《纽约时报》杂志封面,成为超级畅销书。2014 年,格兰特受聘成为正教授时,他已经发表了 60 多篇同行评审论著,外加这一本畅销书。

    他是怎么做到的?就是深度工作!

    首先,他每年只工作两个季度,但是挣的钱够了!

    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将教学工作集中到秋季学期,期间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好好教学上,保证学生能够找到他。(这种方法看起来是有效的,因为格兰特现在被沃顿商学院评为表现最优的教师,荣获多项教学奖励。)将教学工作集中在秋季之后,格兰特就可以在春夏两季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少了很多干扰。

    他经常持续三四天的时间里,为电子邮箱设定不在办公室的自动回复,这样来信人就知道不会得到回应。“有时这种做法会令我的同事感到困惑。他们说:‘你没有离开办公室啊,我现在就看着你在办公室里!’”但是对于格兰特而言,完成手头的任务之前做到彻底与世隔绝是非常重要的。

    格兰特充分利用了下述生产力规律: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格兰特就是这样:工作时专注度达到最高,单位时间里的工作产出也将实现最大化。

    所以,第二种人,大IP、作家和网络写手等,显然也需要深度工作,上面的格兰特就是例证。

    这样好的深度工作,却极少有人用,为何呢?因为深度工作很难啊!

    1、外部干扰:

    让我们走神的东西太多了,点赞、刷圈、邮件、电话、短信、垃圾骚扰,一天下来手机用了几个小时,却不知道干了啥。

    我以前也这样,刷一天手机下来精疲力竭,正事却没干,现在,我经常几天不刷朋友圈,没看到就没看到,也没损失啥,反而做了很多以前没做到的事,文章最后我会罗列一下。

    朋友圈其实不要多刷,因为凡是出版的杂志,至少还编辑一下,而朋友圈的东西,很多人几乎没写作水平,随手一写,近似垃圾,你看了干啥?

    我有个原则,凡是让我看完郁闷的朋友,一概选择不看他的朋友圈,亲朋好友老板客户除外。

    2、好逸恶劳,最小阻力

    人总是选择最容易做的事情,没事坐那里动脑子想问题,肯定比打游戏、追剧苦逼多了啊。

    3、忙碌的人,看起来更有人缘似的

    这是一种误解,忙碌并不代表生产力。加班更不是。

    那么,怎么深度工作呢?

    作者给出了这么几个办法:

    (一)选择工作模式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潜意识系统默认是心不在焉的。默认情况下,神经网络和社会思维网络是重叠的,大脑总是准备好思考与他人的关系。

    所以要努力培养深入工作的想法和惯性,把它变成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总结以往的经验,有四种不同的深度工作模式:

    第一种是:禁欲模式/禁欲主义哲学(修道哲学)

    主要是一些追求伟大目标的人,基本上屏蔽一切表面工作,专注于深层工作。显然,这是极少数人。

    现代人不适合这类。

    第二种是:组合模式/双峰哲学

    把深层次的工作和表面的事务在几个月、几周、几天内结合起来。

    有点塔勒布说杠铃策略的味道。荣格(几天的森林小木屋,几天的苏黎世诊所和咖啡馆)和格兰特是典型的例子。

    依然很难。

    第三种是:节奏哲学(节奏哲学)

    按小时划分组合。

    很多“早间型”都是早上写的。或者夜间也行。

    第四种是:记者模式/新闻哲学

    信念坚定,能力出众,能随时随地转行深度工作。

    传记作家艾萨克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大概是3+4的结合。3为主,偶尔4.上班好好上班,下班孩子睡着后,或者起床前,我深度工作。

    总之,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理念,或者结合不同的模式。

    奋斗初期的年轻人,被别人雇佣,一般不得不接受节奏模式和记者模式。但后两者都不容易,需要“持之以恒”。

    (2)改变工作环境

    投入巨资打造个性化的深度工作空间

    戴维德怀恩提出Eudaimonia Machine的概念,即创造一个用户可以实现深度人类繁荣的环境,可达到个人能力极限的成就。

    卡尔荣格在森林里建了一个精神家园。《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在爱丁堡市中心的一间豪华酒店套房里写道,丹平克在他的院子里建了一间小屋。

    (3)保证工作时间

    深度工作需要你尊重自己的时间。实事求是,深度工作时间的质量高于数量

    每个人的深度工作时间都有上限。没有人能整天深入工作。作者认为深度工作类似于刻意练习,一天有四个小时就足以成为高手了。

    上限可以达到4小时,但很少持续更长时间。这意味着一旦你在一天之内达到了深度工作的上限,继续尝试增加深度工作的效果就会降低。所以,肤浅的工作并不可怕,只有当比例增加太多的时候,才会影响到你当天深度工作的上限。

    还有一个特例,“罗斯福sprint”,就是考试在即,考前最后几天全是深度的工作。高压下输出定向,效率极高。

    明确更少的目标:

    选择几个高产任务作为深入工作的目标。关注最重要的事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采用离线模式,直接断开网络。

    远离社交媒体,减少浪费。对于大多数知识工作者来说,社交媒体对他们目标的帮助远远小于伤害(浪费的时间)。许多作家,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不使用推特,因为它不经济。

    设置邮箱发件人过滤器使其难以联系。

    (4)养成良好的习惯

    尽量习惯,减少深度工作时注意力的流失。

    正则化:工具按照特定的顺序放置,这使得行为高度自动化。

    方便:提前准备好各种咖啡、茶、甜点等提神醒脑的东西,让大脑保持高水平运转。

    提前设计一个特殊的清单来帮助减少认知负担。轻量级:让所有与深度工作相关的工具更方便,随时快速上手。

    在写作期间,不上网。

    设立相对封闭的个人办公区,保证个人深度工作。

    (6)加强重点培训

    理解“碎片化生存”

    网络工具时代,知识型员工表面的工作时间增加,导致其深层工作能力受损。如果排队的时候要摸手机打发时间,大脑会重新安排。频繁的多任务切换会导致精神残。疾。

    斯坦福大学通信博士克利福德克利福德纳斯,是研究数字时代人类行为的专家。他认为,在互联网上转移注意力会对大脑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一心多用的人,是过滤不出无关紧要的事情的。他们记不住自己的工作。他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很长时间。它们会激活更多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大脑功能.他们基本都是智。障。

    习惯“离线time”

    1.主动切割:与其被动进入分神模式,不如主动掌握分神节奏,设置专门时间处理杂事。画一张“联网时间”,除了“离线time”。

    2.在“离线Time”期间完全避免使用互联网。如果你目前制定了30分钟内禁止使用互联网的计划,然后开始感到无聊和渴望娱乐,那么接下来的30分钟的对抗将成为一种周期性的注意力锻炼。

    离线(尤其是社交媒体)没有被剥夺权利,而是被授予特权。现在能打开“离线mode”和“隐身模式”的都是牛人。离线意味着摆脱别人的控制,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玩单机游戏或者独自行走思考问题。从忍受离线的无聊到享受离线的快乐

    采用“富有成效的冥想”

    当身体在工作,头脑空闲时(比如散步、慢跑、开车、洗澡),专注于一个定义明确的专业问题。利用零碎(枯燥)的时间思考难题。这就是结合任务的思路,赋予无聊的时间价值和意义。开车、走路、看书、闭眼来思考问题。例如我现在习惯睡前听一些书籍。

    (7)消除干扰因素

    删除选定的网络工具

    关键少数规则:在许多情况下,80%的成就,来自20%的事情。

    明确个人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中的主要高层目标,然后列出两三个与它们相关的重要活动,然后评价当前的工具,对这些目标和活动的实现是有益还是有害。

    只有当你认为一个工具有实质性的正面影响,并且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时候,你才会继续使用这个工具。

    按照这个逻辑,基本上社交媒体和电子游戏都应该被切断。但是如果一点闲暇都没有的话,似乎就有问题了。似乎很难用工作的乐趣来代替娱乐的乐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扔掉无用的东西。

    (八)编制进度计划并深度优先

    争取每天4小时以上的深度工作。一旦进入状态,其他一切事务都为深入工作做出让步。

    留下冗余

    每项任务都预留了多余的时间,深度工作完成后,这个时间就变成了奖励,可以用于表面的任务。做表面的任务比较容易,所以有快感就是变相的强化。

    封装档案

    在一个“停工仪式”上,将所有线索组织、总结、归档。

    这里的关键是记录线索,卸下认知来处理蔡加尼克效应。写不完就写下来。大脑会有完成任务的错觉,会放下而不去担心。

    蔡加尼克效应简单说就是:没完成的事,总是挂挂着。

    作者很务实,承认不可能完全切断表面任务。因为:

    只要你拿钱给别人打工,老板就会不断给你分配表面任务。

    完全深入工作是不自然的。深度工作就是长时间逆着自然坐着,必然会带来各种慢性病。浅薄的任务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例如,松散的讲座、聚会聊天将有助于促进群体智慧,并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发现。

    要在这两者取得一个平衡。

    最后说说我是怎么深度工作加上今年的深度工作,取得了什么成就吧:

    我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工作时间之外,关掉邮件,手机静音,每深度工作1个多小时,看一下手机,没事也不多刷。有些人觉得下班后跟我联系费劲,费劲就对了,因为我不想总被人打扰。

    如果我立刻就回复的话,我就没可能深度工作了。

    其次,是我慢慢习惯了能一坐下来,就是1到2个小时完全不受打扰的工作。一天大概3-4个小时的深度工作时间。

    2、2020年我因为深度工作,取得了什么成就?

    A、我读了超过100多本专业书。

    B、我写了质量非常高的上万字的,查重只有3%的论文。

    C、我8个月写了200多篇多平台文章,绝大部分都是2000字左右,总计大约50万字,头条粉丝1.47万目前(感谢粉丝们!)。

    其中头条就有几十篇爆款,最多的是2篇千万级别爆款。

    还获得过腾.讯全网第三、郑州热议第一、知.乎文章单篇超百万阅读等成就。网.易、搜.狐、企鹅、百.家等都陆续给我开通了原创和收益。我还写了另外两个公众号。

    D、作为培训老师,我新开发了3门一天的课,一门2天的课,全国巡回讲课十几个城市,反响良好。今年我做了超过1000张精美的PPT。

    E、我还到摄影棚,录制了几个小时的新开发的网课。

    F、我掌握了视频制作法,制作了单篇播放几万的视频,虽然不多,好歹会了。

    G、我注册了和基本掌握了几乎全网所有平台,除了新浪热点莫名其妙拒绝了我之外。

    H、我给孩子读了几百本绘本。

    I、我坚持隔天锻炼一次,已经能一口气做43个单手俯卧撑。

    J、我背诵了几千个单词。

    K、我上了N个训练营,无数的网课,买了和看了几十个专栏,对,就是几十个专栏。

    我相信积累的力量,相信通过深度工作,未来会更好!写作和讲课,就是有积累的。

    喔,必须补充一下,以上,除了讲课,都是8小时上班之外完成的。

    没有深度工作,我完全无法想象这些工作量,而且,我周末白天从来不工作,全部陪小孩。不过,我一年没看过电视、没打过游戏,更从不追剧、不闲聊,很少参加酒局。好电影是看过几部的,但是也很少。

    也有人说,名弘老师,你不累吗?上班回来不累吗?

    没错,机体上是累的,但是头脑依然是兴奋的,要知道,大脑和肌肉,是分开的。尤其是从事我非常喜欢的读书、写作、讲课时。

    最后,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上班是蓝领,下班就不要再费体力,别追剧了,看书、学习、拍视频上传各种平台,弄点费脑力的工作,赚点零花钱也是好的,也说不定就发了。

    如果你上班做着无聊的工作,下班依然要像上面那样。

    如果老板晚上会找你,那么,你早上5点起来,到上班前,总有一段时间是自己的。

    爱因斯坦说过:

    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业余时间,记住,上班8小时之外,你还有另外两个8小时,这辈子如何,就看你如何运用了,你完全可以有第二种人生,加油!

    最后,如果您希望读、喜欢读这本书,您可以在评论区留下邮箱,说不定会有小惊喜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奇怪了!为什么这本书人人都需要?美国麻省理工博士后真厉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xu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