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调查报告》。报告通过对比2009年和2016年两次调查的数据,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来我国高中教育的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同社会经济一样,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不容质疑!当然在发展中也的确显现并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特别是高考指挥棒所带来的一考定终生,以分数论英雄,分数的意义被无限拔高,学校和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因为对分数的膜拜与焦虑,因而似乎都按考试内容去塑造学生,完全有可能淡化了育人与立德树人,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些年,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民间大众,人人都在诟病中国教育,有的动辄就讲外国的教育如何,好像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有的把对现实的一些牢骚统统衍变成了对教育的不满,恣意发泄,大加指责,随性谩骂,有的甚至夸大其词,把当下的教育说得昏天黑地,暗无天日,一塌糊涂。这样一来,大家似乎都以为,中国教育的问题果真很多、很大,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舆论都在一边倒地反省、检讨。然而所发出的这种廉价的批判,又有多少价值呢?既不利于解决任何问题,又往往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带来悲观情绪,让人们丧失对教育发展的底气与信心。
其实,尽管美国,也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或许都有值得推崇的东西,都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如此,美国也同样。比如,在美国,因为家长不满意教育理念的原因,有大约260万学生是在家上学的。在美国前10名大学中,有7%来自此类学生。家长们都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调整,以尽力修正对美国教育的不满。
据这次调查所发布的报告,中国、日本、韩国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均呈现下降趋势,而美国却呈现上升趋势,上升了8.8个百分点,中国高中生对学习成绩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而美国、日本高中生对学习成绩的满意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4.3和7.2个百分点,这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而对于中国教育,随着这些年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地,又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渐次发力和有序推进,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逐渐取代了满堂灌,体验式教学在注重对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情感的融洽中,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为学生的个性成长铺就了多条道路,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平台。
报告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与比较,中国教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中国高中学生网络应用大幅增加,学习习惯越来越好,学习压力感下降。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教育在不懈的改革和努力中,其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教育生态在逐渐改良和好转。这确实让人们值得兴奋和欣慰!
然而,中国高中生不想去学校、想逃课、想摔砸东西、想骂人喊叫、对生活绝望的比例却均有所上升。面对这样的一些负面情况,我们当然不应该回避,敢于面对,加以重视,好好反思,为什么这样的情绪不降反升?是不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带给了学生们一些不好的影响?是不是我们还没有办出学生们喜欢的学校,做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怎样付出主动?怎样去大有可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前,由于缺乏对中国教育系统而全面的了解,为此有了不少不应该有的误解误读,甚至人云亦云,这份报告的出炉,让我们在纵横比较中,既对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及学习能力情况有了全面的认知,又对我国教育目前所处的状态以及自身存在的优缺点有了清醒判断、理性把握,从而为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径弄清了方向。同时,修正了一些对教育有失公允的片面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教育发展的自信与自觉。
“毕竟,满地都是六便士,他们却抬头看到了月亮”,只要方向对了,就不要怕路途的遥远。教育的发展与改变,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曙光初现,只要我们坚信与坚守,就一定能够冲云破雾,收获教育的满园春色和美好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