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对话
描述自己在做的事情,引起小朋友关注,期冀小朋友模仿你,描述自己在做的事情。治疗师观察儿童在某活动中的行为,接着也加入这个活动,然后生动的描述在活动中所做的行为。例如小朋友正在搭积木,治疗师也学着搭积木,然后说“我在搭积木,好高哇!”
2.平行对话
描述小朋友在做的事情,比如:“哇,你在搭积木,这是一个城堡吗?我喜欢蓝色的城堡,那个红色的屋顶很好看哦。小朋友有可能会和你进行交流,可能会说是的,是一个城堡,我觉得还缺少一个栅栏。
3.重复
当我们固定自己的目标时,一定要重复的练习才能让小朋友掌握住。比如我们想让小朋友表达“我要”那我们很多时候在制造小朋友表达动机的时候都让小朋友表达“我要”。喝水、吃饭、玩玩具等都需要小朋友通过“我要”来实现。
4.使用简洁的语言
有时候小朋友没有语言表达的动机时因为你对他们讲的话太过复杂,比如一岁多的小朋友可能理解不了你去吧桌子上的蓝色杯子给我这样的指令。根据小朋友的实际能力,选择不同的语言简洁程度。你的指令和语言一定要在小朋友合适的范围内。
5.比小朋友的语言多一个字
为了刺激小朋友语言的发展,我们的语言要在小朋友的舒适区多加一个字或词。比如小朋友表达给我积木,对小朋友来讲给我积木是在小朋友的舒适区,我们可以引导小朋友“给我蓝色积木”等。
6.示范(告诉小朋友你想他们怎么说)
有时候小朋友的语言表达不是你希望的,你可以给小朋友示范一个你希望她讲的句子,比如小朋友想要玩积木,她说我要玩积木,你就可以限制小朋友得到积木,同时拿着蓝色积木,目光注视着小朋友说:“我要玩蓝色的积木”。让小朋友想要蓝色积木的时候,表达“我要玩蓝色的积木”。示范包括动作学习和语言学习,不同的技能示范的步骤也有所不同。
7.教会孩子模仿你
模仿是小朋友学习的基础,比如有大动作模仿、操作物品模仿、精细动作模仿、口部肌肉模仿、语言的模仿。
8.在交流时使用实物或视觉提示
在交流时使用实物或视觉提示可以给到小朋友视觉辅助,降低小朋友语言表达的难度。
9.每次只给一个(比如组合的玩具,让小朋友有动机想要更多)
在玩一些组合的玩具或是拼装类的玩具时,每次只给到小朋友一个零部件,这样也可以增加小朋友沟通的动机,再加上我们其他的策略引导小朋友交流。
10.给予选择(你要——还是——;这是——还是——;a or b)
有时候小朋友在问答问题时会出现一些困难,我们可以给予小朋友与选择的提示比如这是xx还是xx。
11.搞破坏
故意捣乱或是故意破坏,可以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引发小朋友表达的动机。
12.够不着,拿不到(小朋友得到需要您的帮助)。
限制小朋友得到或是设置障碍,制造小朋友表达的动机。小朋友能力比较弱,很多物品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家长来获取,通过设置障碍和限制小朋友得到,小朋友主动表达会更多。
13.假装忘记
刚才你说什么?妈妈忘记了或是妈妈没记清楚……
14.装傻
小朋友拿着蓝色的积木给妈妈,妈妈说谢谢你黄色的积木真好看,小朋友发现去纠正妈妈,是蓝色的积木妈妈,这是蓝色的积木。
15.讨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小朋友感兴趣的事物才愿意去说更多,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小朋友的兴趣点。
16.探索新事物
再好的玩具也会玩腻,再好玩的活动也会疲倦。探索新事物也是增加小朋友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比如玩具的另类玩法、学习空间的改变、方式的改变等等都可以刺激小朋友语言表达。不同玩具可以通过假象的方式连接起来
17.听歌填词
听歌填词或是填空也是引导小朋友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通过小朋友比较喜欢的歌曲或是古诗词通过天空的方式让小朋友学会交互式语言。门前大桥下()一群(),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等等。
18.等待,给予小朋友思考反应时间
小朋友不愿意表达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给予小朋友足够思考的时间以至于小朋友在思考的时候我们已经将答案或是辅助小朋友讲出来。
19.封闭式问题
有时候小朋友不愿意进行语言交流,我们可以通过封闭式的问题来进行。比如你是不是不愿意讲话?小朋友回答是或是不是;你今天是不是不开心?小朋友回答是或是不是等等。封闭式问题比较简单只需要回答是不是就可以,通过小朋友这样简单的回答来找出小朋友不愿意讲话的元音,从而引导小朋友表达更多。
20.教会小朋友使用肢体语言
研究表明,使用肢体语言和图片交换系统并不会影响小朋友语言的交流,在小朋友无语言时可以通过教会小朋友使用肢体语言和图片交换系统来引导小朋友沟通。
这些策略有时候需要几个同时使用才有效果,很多小朋友主动语言比较少往往是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太“给力”了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家长已经洞悉了小朋友的一切,并主动帮忙,对于小朋友来讲就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语言了。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不要对你的小朋友太过理解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