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初见《皮囊》时,黑狗达与家乡之间意犹未尽的千丝万缕,与亲人之间形近神近绵延不断的情愫,牵动着我的小心脏;我一边在蔡崇达厚重的笔触里找寻着和他的共同点,一边极力的想起我的家乡、我的奶奶、我的父母亲、我的童年、我的青春、还有我的人生,再一边努力的克制自己内心的不安。我就是在这样的情感里深陷。再见《皮囊》时,那种关乎灵魂内心深处、活着、醒着、亮着的星星点点让我为之震撼,我感受到它在等待、在召唤着我内心的紧张、欲望、无奈和梦想,它又让我挣扎不已。
“皮囊,皮之为质,囊之为形,藏污纳垢,谓之臭皮囊也。”要历经多少,才能像阿太那样活的通透豁亮不受皮囊的束缚。
孩童时期,外部世界带给我的向往就像寒冬时节的麻雀,不知道哪里温暖,但就是高振着翅膀一遍一遍倔强的尝试起飞。长大后才发现幼年时所谓的理想和自由其实偶尔也会无趣,尤其是当这幅皮囊受困于健康、受困于金钱时,也只会更加焦灼和飘忽不定。
也曾有过一段时间,在结束了异常忙碌的工作之后,我就想回家看看,回想一下慢节奏带来的安定和清新。老家,这个我远离了近乎10年的屋子,不知道它现在的处境是否舒适,每天是否有人经过那里、是否还有鸟儿掠过。可能空荡的、满是杂草的院子根本无法再让人驻足。毕竟谁也不会在乎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所有的甜蜜美好和欣喜痴狂、所有的惊心动魄和撕心裂肺。他们是不是忘记了那里有我曾经举案齐眉的父母亲、有天真烂漫的姐姐和我、还有风烛残年的奶奶?他们应该是忘记了,因为他们毫无理由去记得。留在他们脑海里的,怕是只有过去的流言蜚语和一地鸡毛。那座老房子装着的所有的影影绰绰,现在都变成了一片尘土飞扬满是杂草的断壁残垣。只可惜,在那一片土地上,新生命的鲜活和老一辈的死亡,如今只有我在乎、只有我记录。
我也在书里努力找寻关于我父亲的影子,父亲对“我”的态度、父亲的为人处世,或好或坏的影子只是交织着、重叠着,始终还是找不到,仿佛我和我父亲之间有道不可跨越的鸿沟一样。每年也只能遥远的和他说上那么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也曾想过要奋不顾身的去和他掏心掏肺,但是通常只要说过一次话,就再也不想说第二次了。“和他说话,就如同和一个人在水里纠缠,你拉着他,想和他一起透口气,他却拉着你要一起往下坠。”
我们各自的皮囊没什么不同,只是皮囊下面所包裹的心不同。万物所至,心有所使。
没钱的时候,会想法设法的渴求生存,花费所有力气把陷入泥潭的生活使劲拔出来,好让自己喘口气;不仅如此,还要随时面对别人的刻意疏远和颐指气使。有钱的时候没有饥饿感,便开始追求超物质的贪恋嗔痴。财富程度像是一个阈值,每个人都在低于阈值或高于阈值的范围里隐藏着各种欲望,并且不断找自我与他人的平衡点。所以我们看到的或好或坏,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或富或贫的外界,本质上也并不是我们单纯凭肉眼能看透的。在阈值里,总会有一些原因让他们选择性的对我们可见,最终形成了或是夸赞、或是误解的局面,错综复杂。
蔡崇达小时候是受父母的限制不让去看海,因为他们觉得大海吞噬了生活中更美好的可能。而蔡崇达对于那片海的态度,也表明了他对待人生意义的态度:那片海,当各自的危险在翻腾的时候,也沉浮着不同的景致。“我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
《皮囊》是一本畅销书,它有着一种畅销书天然的市侩灵活:文字、排版、厚度、以及给予读者自我无限遐想的空间。也许有人会因豁达的阿太而潸然泪下、会因逝去的青春而慷慨激昂、会因翻涌的大海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会因跌宕的家庭情感而对家人更加宽容…每个人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面对的人生问题不同,读这本书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就像书中所说:“生活是张答卷,你没有回答,它会一直追问下去,而且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
可关注公众号(八九不离识)查看更多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