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请睁开眼睛

作者: 周原汉子史鹏飞 | 来源:发表于2017-08-25 16:00 被阅读24次

    黎明的世界,灰蒙蒙的,万籁俱静,所有的光源全部集中在东方的幕后,整个世界都虔诚面向东方,等待着一点一点的光亮,自然散发着浓浓的仪式感气息······黎明意味着即将面对一切,身体、灵魂还有自己的内心,即将在阳光与人群中间被展现,被议论,有时还要被践踏,夜晚对自己整个人的包裹与保护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有些人,选择了将自己投放出去,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城市森立与其他人的唇齿之间,看似大无畏的“裸身”,内心其实承受的压力与面对的一切,还有自己内心中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还有一些人,则将自己眼睛蒙起来,遮住外面的光,营造一种别人看不见自己的黑夜,自己的内心栖息其中,我们不能说这些人在掩耳盗铃。我们是人,用自己的思想在盘算这一切,不可能就按照规律与法则理性至极去做任何事情,去做任何抉择。

    昨天,看了一部关于慰安妇的电影---《黎明之眼》,一位老人在抗战时期饱受日寇摧残,回忆自己在慰安所的惨痛经历的故事。其中,最让我震颤的片段是老人的孙女,敏敏在的得知自己外婆是慰安妇后,内心难以接受,产生对待外婆的反差表现。起初敏敏支持自己的男友搜集慰安妇的史料,在得知外婆的历史后,但是之后却发出了外婆为什么当时不以死来······极力想掩盖住这段家庭的耻辱。

    很多人都会以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去思考,肯定是站在国家与亲人的角度去评判,孙女的做法肯定是要被去完全否定。但是,我们所有的结论完全是站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想的。这些事情没有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家庭里,我们没有以一种人道的角度去考量,而是将国家绑在了当事人家人的身上,这无疑更是一种残忍与杀人于无形,是一种正义地残害生命。

    敏敏起初她支持去揭开慰安妇的历史,在房间里贴满了自己采访慰安妇的照片,因为,她当时是将自己摆在一种旁观者的角色,只是负责揭露与记录历史,只是站在正义与邪恶的角度去评判这些历史,对慰安妇的情感中更多的是同情,还没有深入她们的内心深处,而这种情感是旁人永远是感受不到吧。但是,当自己记录的历史真的发生在自己的家庭时,敏敏却开始极力地掩盖,开始认为这不是一种不幸,而是一种耻辱。我们不能用正确与否评价,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家庭是幸福与美满的,不想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个角色相互转换的前后,曾经自己认为的不幸成为耻辱,自己曾经开导其他人的话语,对自己是根本没有作用,自己开始成为了被安慰者,其实自己的心中连被安慰者都不想当,只想让这段悲痛与自己的内心与家庭划清界限,完全是一种每个人都会做的自卫行为。

    但这种心理其实是观众转换成演员,自己原来在座位上,现在被投到了众矢之的,被人来评判,放到了谁的身上,谁都不会立刻转变思维,因为外界的言语有时比刀子更可怕。所以,后面的极力去不相信与感到耻辱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出现这种心理转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角色的界限的过于明晰,非黑即白,把每个人逼迫到墙角去站位与选择。但是,整个人生道路上,我们都是演员,其实根本是不存在什么观众,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所有的不幸与幸运,都没有必要过于去掩藏还是炫耀。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因果关联的,幸运是由于自己的付出与人脉给予的,不幸是由于外界与自己共同导致的。我们的周围,说大了还有世界,就像河流的发源所有的水都是由一个水源,但是流出后,由于地势的原因会分割出许多直流,有些直流会有相交,有些直流根本就不知道彼此的存在,都在按着自己方向去流动,汇向不同的海洋,没有哪条直流可以看着其他河流而无动于衷,这种直流的下场就是被太阳蒸发。

    图片来自网络

    每个人认清这一点,当自己对于他人是一个过路人,不要去猜,不要去问,不要去评价,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有时对别人就是最大的好。我们才不会看到别人不好而怀有侥幸心理,窃窃自喜,看到别人的好就去怀疑其中有猫腻,人与人中间才会少了嘴角的纷争与内心的猜忌,最终不至于社会之间出现更多对立,也就会少点“人言可畏”的感叹。每个人身上逐渐弱化观众与演员的角色互换。

    黎明的背后就是光明,我们都当好天空下自己的演员,对他人少些注视,每个人都会放下捂住眼睛的手,拆下蒙在眼上的黑暗,在黎明前睁开眼,接受光亮照进自己的眼睛与心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黎明前,请睁开眼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gu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