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著史并称(19 .上)晋文五贤臣

著史并称(19 .上)晋文五贤臣

作者: 弥笃 | 来源:发表于2023-06-16 14:37 被阅读0次

晋文公之所以能成为霸主,除了自身文治武功出群拔萃外,也与其推举贤良、重用贤才有关。在晋文公重耳因骊姬之乱流亡各诸侯国期间,有数位股肱之臣一直不离不弃,最终辅文公复国并称霸中原,这就是晋文五贤士。只是到底是哪几位,各史料记载不太一致。

《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五贤之中有赵衰(字子余)、狐偃(字子犯)、贾佗、魏犨四人,另一人不详。

西晋大文学家杜预在为左传注释时认为五个人分别为:赵衰、狐偃、颠颉、胥臣、魏犨。

《史记·晋世家》中司马迁却认为五贤是: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

《东周列国志》中则成了,狐偃、赵衰、狐毛、颠颉、魏犨五人,不知有何凭证。

晋文五贤

其中有三人为主流共识:狐偃、赵衰为晋文公重耳还身为公子时就常伴辅佐、出谋划策;魏犨好武,为贴身护侍。余二者众说纷纭。下面我们逐位了解认识下,传奇的晋文五贤士。

骊姬之乱

这里先交代下《春秋左传》中记载的,导致晋惠公、晋文公出走逃亡的缘由 - 骊姬之乱。

晋献公的多个公子中,大公子申生是原本的法定顺位继承人,另外两位是重耳、夷吾。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都很贤德。

但晋献公宠妃骊姬生下儿子奚齐后,骊姬受到宠爱,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贿赂男宠梁五和东关嬖五,让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是君王的宗邑,蒲地和二屈是君王的边疆,不可以没有强大的地方官”。于是在宠臣蛊惑下,晋献公派太子申生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邑,夷吾住在屈邑。分封制下,公族若是分封在外,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继承宗族大权的资格。

太子申生素有贤名,同时还很孝顺。骊姬急欲除之,好让位自己的儿子。便假意告诉申生,梦见了他的母亲齐姜,齐姜在梦中意示要申生到曲沃去祭祀,然后将祭祀所用的胙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

申生便动身曲沃带回进献的胙肉,恰逢晋献公不在王宫,骊姬代收了胙肉。

恶毒的骊姬在肉中下毒,等晋献公回来以后,她告诉晋献公:肉是申生所献。待晋献公进食时,骊姬借口说肉已存放多日,还是先让人试吃为好。结果狗吃狗死,仆人吃仆人死。骊姬既以此陷害太子申生毒害晋献公。

申生是个孝子,决心自杀以明心志。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一年暂避之后,重耳开启了各个诸侯国长达十九年的流亡史。

而太子奚齐后来虽被荀息拥立为新君,但是却被里克杀害,后荀息又拥立骊姬妹妹所生公子卓子,但被里克再次杀害,最终荀息悲愤自杀,骊姬也被鞭杀。晋国自此迎来了几十年的动荡不安。

狐偃

狐偃出身戎狄部落,与其兄弟狐毛,追随保卫重耳流亡19年之久,曾先后周游齐、鲁、宋、郑、楚,秦等国。

狐偃随重耳出亡时,已逾花甲之年,仍不辞劳苦,夹辅重耳,为他出了很多计策,使重耳最终得以返回晋国,宏图霸业。

流亡戎狄。流亡之始,狐偃建议暂避戎狄翟国,是重耳母亲狐姬的母国。也是戎族之中强大的大戎,虽然实力不及晋国,但是依着重耳和翟国的关系,翟国接受重耳的机会更大。况且翟国与晋国相邻,又是晋国的属国,狐偃推断晋国不会为难翟国。

这样重耳便能在翟国静静观望着晋国的动静,然后伺机而动。不得不说,即使是在去处的选择上,狐偃也显露了他精明的政治远见,为重耳的逃亡之路开了一个好头。

网图.狐偃,侵删

流亡齐国。漂泊异乡的滋味不好受,重耳在这十九年吃尽苦头。这时候谁人不会放弃当国君?而流亡至齐国,国君把宗室女嫁给重耳,重耳沉迷在温柔乡里,打算在齐国长长久久的住下去,不想再去争夺晋国国君之位。

齐侯妻之,甚善焉,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而已矣? 曰:“民生安乐,谁知其他?”

而狐偃非常了解重耳,多次打算带重耳离开。重耳不想让狐偃寒心,又实在放不下齐国的安逸生活,就打算拖着这件事。

狐偃也恰是利用了重耳的安逸,将其灌醉。待重耳酒醒后,发现已离开齐国,事成定局。身怀雄霸之才的他,也立即清醒的转身向狐偃道谢。这便是醉遣重耳的故事。

流亡楚国。到楚国后,楚成王隆重礼遇了重耳,在宴席上楚成王半开玩笑地问:“若公子回国,如何报答我呢?” 重耳笑着说:“大王的恩惠是无法用金银财宝报答的。若我回到晋国执政,我要让两国和睦相处;一旦两国为各自利益发生争斗,我晋国将“退避三舍”,以谢大王的恩德。”

实际上重耳的话虽承诺报答,实则也是表达对自身会成王称霸的信心。但就是因为如此,惹得楚国重臣大怒:“如此狂妄自大,日后必然忘恩负义”。但成王听后毫不在意地微微一笑,也幸好楚王没有听从诛杀重耳的建议。不久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楚成王便顺水推舟地送重耳一行人去了秦国。

之后在城濮之战时,狐偃说:过去我们在楚国时立约交战时退避三舍。晋文公退避三舍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诱敌深入。楚军见晋军害怕后退便马上追击,而晋军就是利用楚军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赢得城濮之战的胜利。

流亡秦国。不少国君对流亡的重耳礼遇有加,狐偃深知如果让外人介入晋国的内政,贻害无穷。狐偃让重耳谨言慎行,不要随意许诺。在晋献公丧葬之时,秦穆公对帮助重耳夺位很感兴趣,与重耳交谈甚欢。

但秦穆公的野心,是想要重耳许诺把河西之地给秦国。狐偃极力反对,秦穆公觉得重耳不识抬举,转而支持重耳的弟弟夷吾做了晋国的国君。重耳又一次与国君之位擦肩而过,离开秦国继续流亡。

晋惠公夷吾继位后,背信弃义,诛杀大臣,自废武功。

重耳流亡十九年

而在重耳流亡期间,不得不提狐偃尤为忠烈的父亲,狐突。在晋怀公(夷吾的儿子)即位后,担心秦穆公会相助重耳回国夺位,于是下令跟随重耳的士子们,必须按期归晋,逾期就灭族。但即使这样大多数士子依然没有叛逃,可见晋文公重耳的怀贤之能。

“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贰,何以事君?” 狐突

晋怀公愤恨之下,将教导儿子狐毛、狐偃继续跟随重耳的狐突杀害,名臣陨落。

重耳归国即位为君后,狐偃相助晋文公革新内政、选拔贤良、恢复生产、扩军备战,帮助晋文公城濮之战大胜楚国,一战而霸。

此外,在城濮大战前的周王室子带之乱时,狐偃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力劝晋文公要抢在秦穆公之前尊勤君王。这才有了后来践土之盟时,周襄王任命晋文公为诸侯盟主。

五霸之一晋文公

偃言万世之功  -  晋文公

狐偃看着重耳长大,对重耳来说,狐偃是一种亦父亦师的存在。“晋之卒成霸业,偃之力居多”。狐偃一直辅佐晋文公,对晋国的霸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两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历代皇帝都以狐突忠贞报国为忠义楷模,及至宋代,宋徽宗封狐突为忠惠利应侯。

赵衰

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大夫,赢姓造父的后代,在流亡途中多次献计协助晋文公脱险。

相传流亡之时有一次与重耳走散了,而赵衰负责掌管队伍的食物,虽然自己很饥饿,但还是忍着一口没吃。

待到重耳到了齐国后,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住了五年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即狐偃)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后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夫人。夫人与重耳因相互恩爱,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逃离。重耳不愿走,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在赵衰跟随重耳到楚国时,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们,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对重耳说,你在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

到晋惠公在位时,赵衰跟随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十分高兴,亲自设宴款待重耳。赵衰吟了《黍苗》诗。秦穆公说:“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再次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

城濮之战、彭衙之战时,赵衰多次为晋国上军、中军、新军的佐将、统帅。曾战略性建议晋文公,护尊周王并护送周王回京。而后面赵衰更是随晋文公参与践土之盟,奠定晋国盟主地位。

赵衰死后,他的儿子袭爵,就是晋国第一大权臣赵盾,也就是赵氏孤儿的祖父。

相关文章

  • 第130篇 叔向

    【读史日历】(第130篇 叔向) 叔向,姬姓羊舌氏,春秋后期晋国贤臣,历事晋悼公、平公、昭公三世,为晋平公傅、上大...

  • 2022-05-03

    晋文工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22任郡主,他文治武功卓越。与齐恒公并称齐恒晋文。 平日的晋文工非常喜欢吃烤肉。一天,御厨...

  • 晋文公(上)

    晋文公,名重耳,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三国时,刘琦抽梯问计...

  • 《搜神记》卷三 四 乔玄

    [晋]干宝 著 原文:太尉乔玄,字公祖,梁国人也。初为司徒长史。五月末,于中门卧,夜半后,见东壁正白,如开...

  • 欣赏曹操

    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是鸿篇巨制,写了三个时期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

  • 齐桓公的路

    齐桓公,本名吕小白,是齐国第十六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 齐桓公

    简介 齐桓公(?~前643年9月12日),姜姓,吕氏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

  • 读两晋史(上)

    1.司马氏恃强凌弱,直到司马炎废主篡位,西晋的江山来的就不道义,无怪乎天不祚晋。 2.武帝有感于曹魏兄弟不睦,危难...

  • 薛居正主编的《旧五代史》早已不知去向

    开宝六年(973年),由薛居正监修的《旧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又称《薛史》成书。 《旧五代史》是由宋太祖...

  • “吴中三家”之王宠书法

    王宠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于世,并称“吴中三家”。尤以书法最为知著,他诸体皆能,以小楷、行、草最为擅长。他是一个极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著史并称(19 .上)晋文五贤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hsedtx.html